大城古八景探佚(订正版)

作者按:2019年4月6日所发本文,关于八景图作者王世琛介绍有误,经吾友王印权提示,并提供资料,重新订正。

大城县,河北省廊坊市下辖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古处齐、燕、赵交界,称“徐州”。公元前284年,燕伐齐,改称“平舒”。西汉设东平舒县,五代后周又改称“大城”,意思是城防坚固。

大城县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沧海桑田,地貌各殊;行政区划,古今有别。静海县王口镇,以子牙河为界,河西归大城,河东归静海。我们王口文史研讨群的老师们查找王口的历史名人轶事,都要去大城档案局查大城县志。

今天有群友王印权老师发了几张老图片,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大城古八景探佚(订正版)

大城古八景探佚(订正版)

大城古八景探佚(订正版)

这是大城古八景,我查找资料,做一回文抄公。

据《大城人物志》记载,大城古八景画作者王世琛,(1873-1933),字钧甫,大城县王裴庄人,民国时期著名塾师。

王世琛自幼酷爱书法,少年时期便为人书写堂号及店铺牌匾。1891年考中秀才,到保定莲池书院读书,结识不少书画家,逐渐对绘画艺术产生兴趣,经几年刻苦练习,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画在大城一带名声红火,殷实大户多有收藏。1897年,大城县重修县志,县令亲请他画大城八景图,遂有此佳话。

大城古八景,“钓台烟水”、“文昌香雾”、“龙潭清漾”、“蜡庙旷观”、“交河春澜”、“郭底夕照”、“麟洼晓霞”、“凤台晴树”,今已难寻旧迹。

经查大城县志,“钓台烟水”在今东子牙村,相传太公垂钓处。“台在河中,二水合抱,浩荡波浮,有江南水云之状。每秋水泛涨势高于台而不没,亦奇观也。”

“文昌香雾”在“儒学西里,人焚香禋祀,缥缈若雾”。儒学就是孔庙。

“龙潭清漾”在“城南里许,每遇霖雨,诸水汇聚,碧波澄清,骚客吟咏”。在大城县祥和里一带。

“蜡庙旷观”在“城南半里,搆峙高冈,足供登眺”。原来有八蜡庙,即八郎庙,在大城县新风路和南环路交接西北处。

“交河春澜”在“县东二十里春水泛绿,湍急萦回”。今张交河、缴交河、马交河、郭交河一带,黑龙港河与子牙河相交汇合之处。

“郭底西照”在“县北二十里,日暝时,影犹在西,若日出东者,时或一见”。今郭底村到祖寺村一带。

“麟洼晓霞”在“城北里许,相传有牛产麟,我不识者挞死,至今晓日方升,红霞掩映,仿佛仁兽之祥光也”。今大城县古文化街一带。

“凤台晴树”在“城南,春日晴明,堪以远眺”。今在凤凰庄一带。

大城古八景,是诗人骚客踏足吟咏之所,王口镇迸庄村王耀群提供其十六世祖王玉骥所著《退一步草堂诗钞》,内有词《浪淘沙》八首,今录之。

“钓台烟水”:台畔绿波环,一片云烟,渔舟小泊钓钩闲。醉里不知天色晚,高枕酣眠。 落日映晴滩,飞鸟时还,遥看隐隐一归帆。岸上桃花堤外柳,风月无边。

“文昌香雾”:高阁出城头,俎豆千秋,香风袅袅篆烟浮。更有黄昏人静后,新月如钩。 远眺放晴眸,天霁云收,飘飘烟雾满琼楼。一瓣心香虔供奉,志在瀛洲。

“龙潭清漾”: 潭水净无尘,碧草如茵,骚人遣兴句偏新。遥听波心风过处,付昂副龙吟。 清漾淡无痕,汇聚春霖,波头时见跃金鳞。最是怡情新雨后,无限烟云。

“蜡庙旷观”:庙貌壮观瞻,高出陵原,游人纵目地天宽。一片斜阳遮不住,蓦见西山。 日暮闭禅关,风静帘闲,鸭炉飘缈篆香烟。惟羡老僧甘寂寞,独坐蒲团。

“交河春澜”:云影逗春澜,柳色如烟,雨匀野圃桔槔闲。渠港互交流不尽,酝酿春田。 最好麦秋天,四野声欢,黄云收尽拥村边。又把稻秧频灌溉,来往乘船。

“郭底西照”:村小暮云低,晚景偏宜,从来日影不临西。多少索微探妙士,难识其机。 夕照印沙堤,鸟语声稀,老农结伴陇头栖。遥望云山缥缈处,烟雾迷离。

“麟洼晓霞”:麟趾志祥征,甘雨和风,祥光蔼蔼逗春晴。一片早霞看不尽,红日东升。 布谷听声声,忙煞庄农,一犁好雨快春耕。最好桑田连井邑,花柳含情。

“凤台晴树”: 古树凤台边,绿色参天,青阴葱蔚淡横烟。时趁晓风凭远眺,极目云山。 波下水如环,遥映龙潭,参差碧影印前川。最羡春晴风定后,翠接云巅。

王玉骥,(1843-1895),字雪潭,大城县北迸庄人(今静海区王口镇迸庄村)。王玉骥酷嗜吟咏,博览群书,著《退一步草堂诗钞》。

谢谢王印权老师、王耀群老师提供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