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獨立學院轉為民辦本科院校大潮一直都在繼續,就在2020年3月19日,教育部批准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為柳州工學院、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College of Science & Arts of Jianghan University),簡稱文理學院,坐落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街漢口北大道勝海大道1號,是經教育部批准的,面向全國統一招生,實施全日制本、專科學歷教育的普通全日制高校。

學校設置有武湖校區、大冶校區兩個校區,總面積793畝主校區武湖校區坐落在武漢“長江新城”,學院設有40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涵蓋文、理、工、農、教、經、管、法、藝、醫等10個學科門類。

歷史沿革

2001年12月,江漢大學向省教育廳申報成立融智工商學院;2002年9月,江漢大學融智工商學院正式成立;

2003年11月,湖北三才教育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接手合作,學院更名為江漢大學文理學院;

2005年2月,在江漢大學北地塊建成新校區,2000餘名師生遷入新址;

2006年09月,該校成功舉辦““中部崛起高峰論壇”;

2010年,該校在校生人數攀升至10279人,躋身萬人規模大學行列,較“十五”末期增長了1.2倍;

2012年5月,學校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

2013年11月4日,該校產學研基地落戶大冶市還地橋鎮;

2014年5月12日,該校正式加入UOOC(優課)聯盟 助推課程教學改革;

2017年1月,該校武湖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院系設置

據2019年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0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十大學科門類。[1] 其中,既有湖北省省級重點培育專業,又有湖北省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還開設國際交流班,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合作培養人才。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師51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以上教師219人。教師中不乏“國際健美大師”、“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湖北省招標中心評標專家”、“湖北省優秀教師”、“武漢市優秀教師”等專家學者,也有“985”高校博士,英、法、德、澳等國留學教師和資深外教。學校還聘請了李京文等知名學者為首席教授。

辦學宗旨

學校依託主辦高校優勢專業,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培養方向,大力實施“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致力於為武漢地區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和複合型專門人才,努力構建湖北地區一流的應用技術型高校。學校已與學大教育集團、武漢會議中心等知名企業成功合作,在部分專業開展定向培養。2015年以來,學校還依託投資方的產業背景,與武漢市漢陽醫院等9所醫療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對報考我校“護理學”專業學生實行“全訂單式”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實習-就業”一站式求學目標。2016年,學校在金融學等4個專業創辦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突出考研和高質量就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探索分級教學模式。

校訓校徽

校訓:融文匯理,立德樹人

A和S分別為Arts和Science的第一個字母,代表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的兩個學科大類和“融文匯理,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兩個字母組合成類似建築的圖案,象徵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是知識的殿堂。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為武漢文理學院

三角形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漢陽三角湖之濱,院徽的外形正是三角湖的輪廓。

三角形是幾何圖形中最穩定的圖形,預示學院的穩步發展,三角型的三邊也代表了獨立學院賴以發展的三大資本——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貨幣資本,同時也隱含著江漢大學文理學院 “規模、質量、特色”的發展方向,真正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第三條道路的願望。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希望以學院辦學之道帶給社會無盡的價值。

紅與黑

紅色是太陽、烈焰的光芒和熱量,代表一種激情和創新;黑色是對未知的探索、已知的積澱,代表一種理性和規範。紅與黑的組合,表明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追求理性的激情、激情的理性及在規範中創新、在創新中規範的辦學理念。

文理精神

堅韌不拔、克難奮進、勇於攀登、善作善成

校園環境

武湖校區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主校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街道勝海大道1號,規劃總佔地面積592畝,主校區建設各類建築30餘棟,包括教學樓、圖書館行政綜合樓、學術交流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實驗樓、學生及教師公寓、專家樓、體育館、後勤附屬用房、室外工程及配套設施等。

沌口校區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沌口校區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

大冶校區

(規劃建設中)

大冶校區選址位於大冶市還地橋鎮,保安湖與三山湖中間,緊鄰光谷大道的延長線,規劃用地372畝。

該產學研基地佔地面積340畝,擬投資2.6億元。項目將於2016年動工,建設週期為2年,將建設成為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旅遊生態、商學、涉外、機電一體化四大專業的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