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十四课《母鸡》教材解析

《母鸡》是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已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四下第十四课《母鸡》教材解析


全文共10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

课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描写了作者对母鸡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第一句在第1自然段,开篇就说:“我一向讨厌母鸡。”另一句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第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 小雏鸡的母鸡”起过渡作用,这件事也是“我”情感转变的转折点。以此为分水岭,课文前半部分( 1-~3自然段)写了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居功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在后半部分(4-10自然段),作者将其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娓娓道来,细致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课文的脉络清晰可见。

四下第十四课《母鸡》教材解析


全文用平实自然的话语,表现了母鸡的特点,塑造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形象。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以下特色:

首先,老舍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对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使母鸡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而后半部分,又具体描写了母鸡如何保护小鸡雏们的安全,为小鸡雏们找食,还耐心地教小鸡雏学习“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真实、生动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同时,从文字中流露的作者情感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先贬后褒,欲扬先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伟大的母爱的赞颂。

四下第十四课《母鸡》教材解析


第二,全文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语言自然流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等语句,作文如说话,读起来通俗易懂、亲切舒服。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把小鸡雏吃得饱饱的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下第十四课《母鸡》教材解析


课文的插图中,草地上,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雏,可能在觅食,可能在游戏。鸡雏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母鸡慈爱、谨慎,似乎在保护着小鸡雏。插图将母鸡和小鸡的外形、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