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小窗幽記》

在名和利的世界裡,容不下太聰明的人;在生和死的道路上,需要保持一點糊塗。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漢景帝時期,有個叫轅固生的博士,乃是學富五車之人。

有一次,喜好清淨無為理論的竇太后閒著沒事,就找來轅博士探討探討一下道家學說。不過這位轅博士呢,乃是正宗的儒家學派,一向看不起其他的學說,他覺得真正的聰明人都應該是儒家的忠實擁泵,所以,竇太后找他嘮嗑,純粹是城隍廟裡拜菩薩——找錯了人。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這位儒家粉絲轅博士在聽了竇太后的幾句“道可道,非常道”後,果然十分不屑地說:“這不過是鄉下人的言論罷了,沒什麼值得探討的。”

都說聰明人往往栽在自己所謂的聰明上,轅博士自作聰明的發言一下子便觸怒了竇太后。本來嘛,就算你看不起人家老子的學說,擱在心裡也就行了,偏要口沒遮攔地說出來,以表達自己高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這下好了,人家領導不爽了!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竇太后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沉著臉說道:“是啊,《老子》是鄉下人理論,怎麼比得過你們儒家高高在上一板一眼呢?”說完,就叫人將轅固生博士扔進了野獸圈,跟野豬玩“勇敢者的遊戲”去了。若不是景帝看他可憐,臨時塞給他一把小匕首做武器,最後還不定被野豬玩成怎樣呢。所以說啊,身處名與利的世界,一定不要太出風頭或表現得太過聰明,出頭的椽子先爛便是這個道理。

相比於聰明人,笨人有時候反而會比較吃香。漢武帝時期,有個叫石建的丞相,還有個叫石慶的齊國相,當然,從姓氏可以看出他們兩個是一家人,他們事實上也是兄弟。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呢?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相比於其他人顯得比較愚笨而已,不過,古代人比較喜歡用委婉的話來表示相同的意思,其說法就是:老實本分。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這兩人老實本分到什麼程度了呢?有一次,石建上奏章給皇帝看的時候,忽然想起自己交上去的奏章中的“馬”字少寫了一點,頓時臉白如紙,心跳不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完了完了,這回是滾水潑老鼠——在劫難逃了。”另一次,老二石慶跟著皇帝出遊時,皇帝問他駕車的馬有幾匹時,石慶這個“實誠人”居然真的下車一匹一匹地數,而且數一遍還覺得不放心,非要再數幾遍之後才去報告皇帝。

史書上記載,他們在職期間,沒有發表過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沒有辦過任何一件值得書寫的事,大多數時候,在朝堂上純粹是擺設。可是啊,就是這麼兩個“笨人”卻一直活得很滋潤,為啥呢?因為皇帝知道他們底細啊,用他們實在是太放心了。所以啊,蠢笨糊塗未必是壞事。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善水者溺於水,善騎者墜於馬,聰明人往往因為自己的聰明而惹來禍事。況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這世上,表現得比大多數人優秀,尤其是表現得比那些天生地位比你高的人優秀,並不是什麼好事,招來嫉妒與迫害那是肯定的,所以,保持低調才是處世之道。

同理,表現得比較糊塗的人,因為顯得不如別人,便不會引來別人的覬覦與惡意相待,往往能夠活得比較滋潤,因此,讓自己保持一定程度的糊塗可以說是一種生存智慧。

老人言:名利場中難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