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勤”當頭,“走”出脫貧致富路

01 在此處輸入標題

身殘志堅“勤”當頭,“走”出脫貧致富路

春雷響,萬物長,清明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被春雨洗禮過的稻田裡,春風拂過,掀起一層層麥浪,甚是喜人。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脫貧戶最有發言權。

“黨和政府幫我們一把,我們總不能坐享其成等著別人給吧?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踏實,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沒用,政府能幫我們到這步,已經很不錯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感謝新時期扶貧的好待遇,感謝幫扶幹部”。這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謝,已成為楊小各常掛嘴邊的話語。

楊小各,茨營鎮茨營社區顧家莊人,家中共有5口人,夫婦二人均身患殘疾,於2013年被評為貧困戶,他雖被評為貧困戶,但卻始終不等不靠不要,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扶貧幹部的幫扶下,他不斷提高自身技術能力,依靠自己的勤勞致富,幾年光景,這名樸實的漢子就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好榜樣的蛻變。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活著就應當有志氣,自力更生才有出路”。不甘貧困的楊小各心裡一直牢記。面對先天的不足,他沒有“每天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小康送上門,而是發展自身動力,抓住機遇,創造幸福生活。

巧搭扶貧快線車,政策幫忙謀出路

近年來,麒麟區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精準施策,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戶不落”。茨營鎮政府積極響應區委、政府號召,在全鎮實行黨員幹部“牽手致富”結對幫扶機制,根據幫扶對象面對的具體困難開展針對性幫扶。在幫扶幹部入戶走訪過程中瞭解到,楊小各夫婦二人因身患殘疾,常年待業在家,家中還有年近8旬的老人要照顧,幫扶幹部積極識別,對其制定“合身”的幫扶計劃。疏通外出務工就業渠道,鼓勵具備生產勞動力的楊小各外出務工,另外幫助聘請農科專家上門開展蠶桑養殖培訓,讓其妻在家構築蠶桑養殖,並適時“土專家”針對養殖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置。同時,幫助並鼓勵成年子女外出務工、就業。目前,楊小各一家年均純收入可達90000餘元,人均年收入10000餘元。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身殘不忘父母恩,脫貧致富感黨情

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有了暖心的幫扶幹部,楊小各一家依靠勤勞的雙手,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建好了新房,成為村中勤勞致富的榜樣。同時,他也積極響應危房拆除政策,主動申請拆除自家老房子,消除住房安全隱患,真正鋪築了一條自立自強的脫貧致富之路。他不僅是勤勞致富的代表,也是孝老愛親的模範,孝老愛親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的傳統。生活中他對待家中老人不離不棄,儘管家中條件艱苦,也堅持和老人一起居住,對老人悉心照料,村裡人說起他對老人的孝心也是豎起大拇指。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黨的政策好了,房子也幫助我建好了,收入也可觀起來了,雖然還有困難,但是我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我們的雙手改變貧困的命運,把自己從一個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路上我們有信心、不掉隊”。楊小各一有機會便鼓勵身邊的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圖文: 崔媛晶 楊帆 賈海波

編審:朱紹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