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困難,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學《道德經》心得

第四十三課 易 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不畏困難,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學《道德經》心得

其安易持:就是在平安時期容易得持。不論做什麼事情,在一帆風順的時候都很容易保持,當遇到各種困難,各種挫折時,就很難保持。比如我們助人為樂做好事,別人非議你,人家反對你時,你能否堅持做下去呢?做好事做點小事還過得去,真要讓你捨己為人時,要你作出犧牲時,你能做到嗎?要你拿出大部分錢來救助有用困難的人時,你能做到嗎?這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做到呢?

《老子道德經新譯》第二課“聞道”中講,質真若儲:只有貨真價實的德,才能長久。貨真價實的德才能讓你做好事,不計較名利,不圖報答,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只有修出貨真價實的德才經得住各種困難的考驗,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所以我們修道修德首先要先修好自己的德,重積德,則無不克。只有修出貨真價實的德,才能有堅定的信念,有毅力,有恆心,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修下去,不致半途而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