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朝隆合和田玉(taohetianyu)每天準點聊玉~


瑕不掩瑜,是玩玉過程中幾乎為最基本的一個“默契”。意思是,玉石總是帶著瑕疵不足,但不足以掩蓋其光華之美。


十籽九裂,十玉九暇,皆為和田玉籽料的不成文規矩。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而玉中瑕疵,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石本身的價值。常見的瑕疵大抵有以下幾種:綹裂、髒、棉、僵、水線等。藏家在選擇收藏和田玉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去挑選瑕疵少的玉,某種程度上,“白玉無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對玉石品質最高的讚美。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先人智慧早看到:無瑕不成玉,籽料不是人工之品,完美無缺的太過於稀罕,肉眼無瑕無疵的,並不能代表玉石真正的完美,比如很多水線並不明顯,肉眼不見;很多活裂,時間長遠,才會慢慢顯現出來……自然造化,天工之美,天工清新總是自帶瑕疵之美。

國家級玉雕大師蘇然曾直言,拿到一塊玉料,首先我看到的不是其瑕疵,而是瑕疵之美,如何將瑕疵巧妙化解掉,最後變腐朽為神奇……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100%玩料鳳毛麟角,即使有,平常人往往也玩不動。“美人三分齙”,如同一個美人,或因雀斑而顯天真質樸,有淚痣而楚楚可憐,因些微齙牙反而靈動嬌俏……“人無癖不可交深”,小缺陷,或許更接近真實與本原,才更加有韻味,所以才會有中國人的別樣之美——天然美。和田玉也是這樣,之所以貴重,很大程度就在於其獨一性和所帶瑕疵的原始之美。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籽料之瑕,其高價值屬性還在於它的高可塑性。“有毛病”的籽料因為不夠完美,卻在另一個維度留予玉雕師們足夠的藝術創作空間,這是它的大美之處。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比如風靡玉石收藏界的《風雪夜歸人》,至今被傳為美談,想想那個年代,如此強烈石性的料子,很多人斷然是不敢收的,一因價錢,二因料子本身。以高本錢和異於常人的智慧與膽識,後期加之以無與倫比的人文藝術和刀工技法,才得一件傳為經典的收藏家作品。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風雪夜歸人》


從人文與情感出發,這自然超出了一塊純粹料子的價值本身。


收藏玉石,與收藏其它雜項不同。一藏玉,二藏價值,三藏玉石的第二重靈魂——情感的溫度,大師的藝術,跨時間的傳承價值。而美,價值,亦或藝術,其綜合於一體的“玉器”,全然收之於玉石之身,於此,原石遙不可企及。


籽料的毛病,不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