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完成修繕,“老法師”詳解修繕細節→

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00弄,一片石庫門老建築,位於2號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日前完成了修繕,重現原貌,今年將向公眾開放。

想知道如何本真地還原舊址原貌嗎?

跟著小紅(ID:hszs1921)一起

來看參與修繕的相關負責人的詳解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一段外牆竟做了8個樣本

精緻的雕花門頭下,是一扇黑漆實木大門,推開大門,走進天井,抬頭是裝著暗紅色格稜窗的二樓……《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隱在南昌路100弄中一條弄堂內,是一幢磚木結構兩層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一正一廂,坐北朝南,獨門獨戶,建築面積約168平方米。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2018年6月,《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保護利用工作啟動,通過房屋置換,騰退了四戶居民,開展修繕施工。因為歷史久遠、多戶合用,南昌路100弄2號修繕前的內部雜亂,有違建,存在白蟻蛀蝕建築等問題,面貌相較原始狀態變化很大。黃浦區屬企業——永業集團盧灣公房副總經理陸忠明負責修繕工作,他說,集團派出有著豐富老建築修繕經驗的陳崗房屋修繕工作室,先對房屋本體進行整修加固,再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修繕後的現狀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修繕前(黃浦區提供)

要還原原貌,就必須在每個建築細部上“較真”。如,舊址外部有一面清水平縫外牆,上面有著金山石門框與雕花門頭。但經過多年更迭,一次次地房屋修補,外牆早就變了顏色,門框與門頭也看不出原樣。陸忠明說,他們結合歷史圖片與文字以及現場情況進行復原。光這段“貌不驚人”的清水平縫外牆,他們就做了8個樣本,從牆磚深淺與縫隙粗細到修補痕跡,都略有不同。之後,他們請來老建築修繕專家與周邊居民,反覆比較、討論,才確定了現在的樣子。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推開黑色實木大門,穿過天井,走進寬敞的正廳,水泥地面上貼著白色貼紙,標註著布展展品的位置。指著做舊的水泥地面,陸忠明說,這段地面的呈現有個有意思的故事。在最初的修繕方案中,正廳地面被確定為鋪設花磚。但修繕老法師們在鋪設花磚前,覺得“不對勁”。“從石庫門的其他部件看,這套房屋在建設最初應該沒有花磚這樣的‘高配’,我們參照同時期同層次的建築,認為這裡應該是水泥地。”陸忠明說,後來請來修繕專家反覆論證,印著了修繕老法師們的想法:正廳地面應為水泥地。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由多根木樑支撐起主體結構,幾乎每個房間都有幾根外露的木樑。由於年代久遠,不少木樑已被白蟻蛀蝕。修繕中,為了保留住這些木樑的原始風貌,修繕師傅儘量留下木樑中沒有被蛀蝕的部分,在上面接上一段新木頭,進行防蛀處理後,將新舊木樑做成一致的風格。在一間房間內,記者還看到一根彎曲的木樑,修繕中也保留了彎曲的形態,沒有改動。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在一間房間內,一根彎曲的木樑,修繕中也保留了彎曲的形態,沒有改動

在這片石庫門弄堂中,記者發現,恢復原貌的不只是南昌路100弄2號,前後左右的幾排石庫門居民房屋也煥然新生。原來,黃浦區在對南昌路100弄2號修繕同時,還在小區推進“美麗家園”建設,與修繕方一起整修了弄堂。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南昌路100弄。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位於黃浦區南昌路100弄(原環龍路老漁陽裡)2號。這是一幢二樓二底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石庫門舊式里弄住宅。

這裡是原安徽都督柏文尉的寓所。1920年初,陳獨秀自京抵滬,在此寓居,《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遷於此。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陳獨秀

1920年春,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經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在這裡商討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5月,毛澤東來上海,曾到這裡拜訪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6月,陳獨秀與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在此開會,成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們經常在這裡開會,討論黨的工作和工人運動等問題。他們通過寫信聯繫、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與此同時,《新青年》改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年底,陳獨秀前往廣州擔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新青年》交由陳望道負責,沈雁冰、李達、李漢俊在此參加編輯工作。同年11月7日,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了《共產黨》月刊,由李達住在樓上亭子間裡編輯。

中共一大召開後,中共中央局機關在此辦公。1921年9月,陳獨秀從廣州返滬主持中央局工作,與李達、張國燾經常在此討論黨的工作。由於《新青年》經常發表介紹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章,引起了法租界巡捕的注意。1921年10月和1922年8月,陳獨秀兩度在這裡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此後,中央局機關和陳獨秀從這裡轉移別處。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1951年,《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經陳望道等勘查確認,於1952年修復,並曾作為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二館對內部開放。1959年5月26日和1980年8月,被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今年也將向公眾開放

除了《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位於雲南中路上的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今年也將向公眾開放參觀,保護性修繕目前已基本完成。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1928年春,在上海擔任黨中央會計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雲南路447號“生黎醫院”樓上的三間房間,設立黨中央政治局機關,並掛出“福興”商號的招牌作為掩護。1928年6月至1931年4月,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這裡工作,政治局很多重要會議在這裡召開,共發出138份文件,指導全國革命。1931年4月26日晨,顧順章被捕叛變,上海中共黨組織機關遭到大破壞,但此處機關未被搜查,及時轉移。這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間,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舊址。周恩來高度重視此處舊址,曾於1946年專門派熊瑾玎重訪。

上世紀80年代,曾經在此工作過的革命前輩李維漢到上海,也專程前往此處,踏訪舊址。1980年8月,此處舊址被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6月,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修繕工程啟動,經房屋置換、騰退居民後,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開展修繕施工。

審稿:周姍儀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老法师”详解修缮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