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衣》是一篇競賽一等獎作文,適合作“時尚”“文明”“傳承”等話題作文的素材。

配圖來自網絡,都是唐代服裝。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江蘇省鹽城中學 沈傑群

衣,穿在身上的時尚。

有一種文化很小,叫做時尚;有一種時尚很大,叫做文化。泱泱大國,千百年光影流轉輪迴後,悄然承載了一份積澱滄桑歲月厚重的文化。我們孜孜不倦為之探尋,縱是踏跛鐵鞋也要竭力窺得大國文化一隅。

殊不知,那份文化早已滴滴滲入我們平日津津樂道的“時尚”生活中,甚至,早已存在千年。 衣,身上的時尚。若一根綿延千里,匍匐在大國文化座標間的綢帶,將古老與嶄新的華夏文明一併綰結,恆久流淌。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漢代的絲織品,富貴的文化。

總說歲月無情,時光荏苒為誰忙,小橋流水斜陽。時間總是用狂亂的風沙,把歷史鮮活流淌的記憶壓成薄薄的一片,再埋葬成無可尋覓的絲路,途留散亂一地的大漠悲涼。難以揣測人們打開馬王堆的心情。沒有任何無力的言語進行失血的矯飾,那已非文化的震撼了吧。層層華貴的絲綢用一種輕柔卻有力的方式仔細包裹著一個富貴的王朝。薄如蟬翼,素淡卻豐富的式樣,足以想見漢代興盛時的天空下,達官顯貴們身著絲織品,大聲談笑著太平盛世。絲織衣,中國王朝富貴的文化。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江南的白衣素袂,溫婉的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也許是因為孔老夫子臨水“仁者不憂,智者不惑”的溫婉笑意,中國的文化若江南水鄉女子的白衣素袂,濃厚卻不張揚。江南煙雨中,彎成一彎的橋樑若害羞的姑娘,青苔比緋紅更具韻味;百轉千回的巷陌,柳七郎還在淺唱低吟。慵琴悠悠,撥弄著文人的心絃;烏木青葉,月光將佩環的玉帶一圈圈纏繞,洇開一個個如詩的夢。文化的航船,便悄然在夢中靠岸。

水鄉水鄉的白衣素袂,襯著一碰就碎的江南。沒有多餘繁彩,也無西方複雜的花邊配飾。一席淡雅,獨坐窗前,心如河道蜿蜒曲折,嫣然一笑,提筆在泛著淡香的紙箋上勾勒一番。如夢的江南,已在不知不覺中沾溼了她的裙裾,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潤濡了大國溫婉的文化。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舊上海的旗袍,女性的文化。

不知何時,人們更願意把中國女子的經典服飾歸結為旗袍。也許是因為那個美麗孤傲的張愛玲,無拘束地把旗袍這一女性的文化硬生生推到世人面前,在近代灰暗的蒼天下,狠狠燃起了一簇裂焰。不過確實,只有中國女子,才能穿出那份女性的美。

雲錦是時尚,開衩是奔放,只有中國女子才能穿出那般“翩若游龍,婉若驚鴻”,才能展現流水般的曲線美,才能舞出那樣的“楊柳小蠻腰”。點一爐檀香,捧一本線裝書,女子凝眸,眉如遠山的黛,伏在山青水秀間,略含一抹化不開的憂愁,於是旗袍的美,便在女性文化的雕花窗裡緩緩溢出。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中山裝與唐裝,世界舞臺的文化。

爺爺有件中山裝,我很愛看他穿。因為,那是中國政治舞臺上鏗鏹有力的一聲蛩響。外交的天下,中國人一身中山裝,傲然毅力在多元的世界舞臺上,驅辱的陰霾被淡化成昨天的記憶,時代的脈搏又重新有力地跳動。

看,一抹耀眼的紅色已經閃動在世界的東方,彷彿向世人昭示,新的希望已在騰飛,在開拓一片無敵的天地。2001亞太經合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著唐裝,面對著新世紀的曙光。中國的服飾,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力量,洽談室要在世界舞臺上輕舞飛揚„„ 衣的文化仍在向前流淌,當今更多的服飾在引領著時尚潮流,引領著歷史的走向。 衣,是一種時尚。

江蘇一等獎作品《衣》|以小見大表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美了


衣是一種文化的標杆。

衣,解讀著大國曆史的傳奇密碼,綰結著千百年的文化的蕩氣迴腸。

衣,就是這樣一種時尚。驀然回首間,你已菀爾。這樣一種時尚,洽談室在大國文化中永不漫漶,恆久流長。

簡評

這篇文章的構思很有中國奧運會開幕式的妙處,開合有致,時尚又古典,大氣又婉約。長卷舒展,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的“衣”文化。其高雅的志趣與品味,令人折服。如果能賦予“衣文化”以風骨,文章就更有氣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