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動車電池的輕量化是代表科技的進步,還是偷工減料的行為

電池作為電動車裡面一個最主要的驅動能源,它的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這臺電動車的行使里程,而針對目前的電池重量越來越輕,某些人稱之為電池的輕量化,而普通百姓卻稱它是在偷工減料

在2010年之前的時候,以一節20A電池為例單隻的重量在7公斤左右,即一組48Ⅴ20A電池淨重56斤,不過此時的電池也均是含有隔元素的,其壽命也大多能用個3-4年,甚至也有用五六年的,戓更長的壽命,而在2011年底出現了鉛汙染導致的環保風暴,以至2012年國家就規定電池一律使行無隔化生產,但在無隔化背景生產出來的電池質量是遠不如以前

再加上電池行業兩大巨頭公司以站領市場、加大市場佔有率的價格戰更是使電池的質量每況愈下,並且這種價格戰是年年打,一年比一年厲害;導致全國各位的電池代理商、經銷商、車行修理師傅們一度是剛進貨,市場就跌價了,或者是昨天款才打進去的,貨還沒發出來,今天早上就收到消息市場的價位跌了,甚至更岀現過上午一個價,下午又是另外一個價的情況;讓眾多這一行業的人員彷彿自已不是在賣電池,而是進入那漲漲跌跌的股票期貨市場了

為了在這種價格戰上再次擁有絕對的優勢,2017年的時候某巨頭電池公司發明了電池輕量化,把電池的重量減去下,從單節20A電池的7公斤減到6.75公斤,然後隨著時間的推行慢慢的減到6.6公斤、6.4公斤,到今天為止已減至6.2公斤,並且該公司宣稱在2020年初左右其重量將減到6公斤,2023年將減至5公斤左右,其宏偉的目標讓人震撼也讓小編毛骨悚然,這將是電池行業的技術升級與科技的進步,還是變相偷工減料式的控制成本來打價格戰的一種手段呢?

今天電動車電池的輕量化是代表科技的進步,還是偷工減料的行為

此公司不是一家三流不知名的企業,而是一家擁有40%市場份額的一線上市電池公司,故他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這個行業的風向標,故其主要的競爭對手與其他電池企業,為了與其一樣的把生產成本降下來,把重量減下去,分分的效份研製出自己的輕量化電池,因為也只有這樣才能與其在市場上的價格戰中生存!

主導輕量化的該公司宣傳是掌握了電池新技術、在電池裡面加入了新元素,掌握了核新科技,電池裡面已經不需要太多的極板了,就可以一樣跑路,並且容量也一樣;就像原先的大哥大手機與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不需要體積太大、重量那麼大的了,也一樣打電話;小編想弱弱的問一下,這是一個概念嗎?手機用了個三四年就有些破損問題、內存不足及更新換代等因素,難道電動車電池用了一兩年也有這些問題需要更新換代,科技的內涵太深奧了,沒文化的小編想回農村靜靜������������������

今天電動車電池的輕量化是代表科技的進步,還是偷工減料的行為

有人會說現在輕量化的電池,雖然重量減輕了,但是容量沒有變,充放電時間還是一樣的,並且價位還比以前便宜了許多!那小編想說的是:這有偷換概念的嫌疑,新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是沒怎麼變,這點小編不可否認,但是耐用性呢?持久性呢?現在出來的電話還能用個3-4年嗎?還能能用5-6年的嗎?別說這麼長的時間,就是想用一兩年都要有中獎的運氣,能平穩的在15個月的保修期不出問題,都夠嗆,現在的品質在保修期內換個二三次的比比皆是,如果是在前半年左右壞了的還好,一般都能換組全新的電池,但如果是用了個八九個月左右壞的那就慘了,只能是換組翻新的售後電池來無情的託完保修期,次年過後再重新掏腰包換過一組,這種前期便宜後期多買單的輕量化電池是老百姓想要的嗎?

今天電動車電池的輕量化是代表科技的進步,還是偷工減料的行為

代理商經常是運個一車出去,送完貨拉個小半車回來,而底層的修車師傅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這邊剛剛在跟客戶談生意,那邊來了個找麻煩說電池不行的客戶來了;

其他的各廠家因品牌知名度太小,市場佔有率有限,現在做電池的目標已經不是說在想怎麼把質量提上去,用品質去吸引客戶;而是想怎麼控制成本、把原材料減少產品價位降下來,用價位來吸引客戶,以來證明自己的產品有多便宜,這點對這些廠家也是無奈之取,因為行業老大都在減份量降成本降價位,他們為了生存也只能跟風這樣做了,他們別無選擇!

歡迎大家的批評與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