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书单:史、经、子、集

国学入门书单:史、经、子、集

1923年,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之时,受清华大学的几名学生邀请,给他们开出了一份《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作为没有基础的人一个研究国学的入门参考。

胡适林林总总共列了100多本国学入门书,同时还说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参考。

梁启超看了以后拍案大怒,因为胡适的书单中仅仅列了哲学和文学的书籍,而把历史学却弃之一旁,连中国国学里最基本的《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没有。

本着YOU CAN YOU UP的精神,梁启超也列了一份国学书单《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包含了160余本,以经史子集为主,还包括一些随意涉览的杂记戏曲等。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了这个书单,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精选了25本,作为国学入门必读书目。

面对梁启超的责难,胡适选择低调处理,没有公开反驳。但即使是梁启超的书单,也被很多人讥讽为有失偏颇,“不读梁先生所列书不为中国人”。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列出一个绝对公正客观、众人信服的国学必读书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国学入门书单:史、经、子、集


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学习国学的初衷和目的不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如果想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最适合的书单,并没有最好的书单。

分享一下我对国学入门的思考,供参考:

一、我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我是个理科生,也曾一度认为传统文化与唯物主义的现代科学相比,是迂腐的陈词滥调,是沽名钓誉的科举考试科目,或者统治阶级的治世愚民之策……总之,通通是封建迷信、牛鬼蛇神。

但随着近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起源说等等,越来越印证了中国祖先的神秘智慧,尤其是道家思想。

于是,内心就产生了一个疑惑:百家争鸣、希腊智者运动和印度佛学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2000多年前的先民是如何获得这些智慧的?为什么影响后世至今,仍然无法超越?

好奇害死猫。于是,我开始读《道德经》,“麻烦”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种《道德经》。至今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古今注释也不下千余种,其中还有四位皇帝的御注。看来,除非老子本人复活直播授课,要想完全懂这5000字的经典论著到底在说什么是不太可能了。可笑的是,还有一些证据表明,《道德经》非老子所著……

疑惑不但没有消解,反而增加了,变成了一系列的谜团。所以才下定决心学习国学,以求其甚解。

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加速,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的被满足,但唯独心灵无处安放,贪腐戾气越来越重。

传统文化会不会被重新拾起以“虚其心”也不是不可能。台湾也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才令无数传统文化爱好者趋之如骛吗?

我有一个不成熟判断:5年之内,必有一次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广泛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们也开始讲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算是一个信号。李子柒爆红全球网络,鬼吹灯、哪吒等文学作品成为大IP等等,算是一些证明。当然,这更多是从市场角度去谈。

二、如何学习国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我认为国学也应有“现代化”的问题。所以我不打算完全按梁启超的经史子集去读。

我的研习顺序是史→经→子→集。

为什么要先读历史?

科学在进步让历史学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基因分子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让人类的发展的历程更加清晰。在国学的学习中,先读史就可以对事物发展的建立一个脉络,就不至于读其它文献时连它的社会背景都不清楚。

国学入门书单:史、经、子、集


我读的这本《五万年中国简史》,豆瓣评分8.6,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5万年的中国简史,展现了中国从头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到20世纪的完整历史。揭开了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什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只不过是神话罢了。

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不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阴谋,更是民族主义的笑话。因为华夏与“胡掳”、“蛮夷”在2万年前就是一家人……更新认知的地方不胜枚举。读完这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时间轴,然后再去读经典史料。

这时候,再去读经、子、集就会顺畅很多,也会引发更多思考。

至于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本人更倾向于纸质书的真实触感。

学习国学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气质和举手投足。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比如顺便学一下书法、茶艺、民乐,或者穿穿汉服都是不错的体验。另外,把输入变输出的方式,写写自媒体,以教代学也是不错的思路。

三、学习国学的一些心得

1、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学习“学习的方法”再去学习。另外要明确自己学习的初心,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等资源来支撑学习,切勿三分钟热度。

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学习的基本原则。否则就如泥牛入海,迷失在繁杂传统文化的星辰大海之中。比如读《道德经》,很容易就会被道教文化侵染。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道教文化是糟粕。总之就是不忘初心,不能学着学着就偏离轨道。

3、不求甚解。少纠结于一章一段的字面的意思,待窥得全貌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也许就豁然开朗了。不然,像孔乙己那样去追寻“茴”字有几种写法,就是迂腐之学。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知乎、豆瓣都上有不少国学爱好者的精彩问答,还有各种自媒体和社群,都可以涉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