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

——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喬國強是中原畫壇為數極少的沒有唯美傾向的書畫家,在河南成熟書畫家中,他是一位從小我進入大我並承載民生重量的少數畫家之一。他通過一系列的作品建立了一種重劍無鋒、大道拙成、樸素凝重、富有詩情畫意的新文人畫寫意畫風。與自然的親和力讓我們重返生活之真。在他的作品中重建了一個語言的故鄉和本真醇厚、自然親切的生命家園。通過他的作品,重新闡釋、打開了中原大地生活的情景。

喬國強的繪畫作品是文人畫一路,他深受歷代文人畫家的影響,他們的人格魅力,思想品格,以及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文人風骨,激勵著他,成為他人生修煉之標杆。在文人畫家中,他尤其對倪瓚、徐渭、八大山人、鄭板橋、吳昌碩等大師的作品頂禮膜拜,常常沉入“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的往返留戀之中。可以說中國文人畫對喬國強的影響和他長期的耳濡目染,成了他繪畫探索的永不停歇動力,進而也成就了他的繪畫。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喬國強是從滎陽市走出來的一位優秀書畫家,也是遼闊雄奇的中原大地高天厚土的人性靈光滋潤、養育的一位無出其右的書畫家。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對生活場景和習俗浮光掠影的風情式的再現,而是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揭示出他對現實社會中花與鳥山與水情感真實狀態及其人性本源的主題。他的作品也不是院體畫家的純技術繪畫,他的畫是一種挖掘和塑造,並打開通向生活而不是關閉生活之門。他像一位從事長篇小說寫作的作家那樣,每隔三兩年便有大作問世,從容自若又精心的描繪著中原大地經歷的人類滄桑,通過其出色的技藝在薄若蟬翼的宣紙上而不是在畫布和石頭上雕鑿出一個明確、具體、堅實和飽滿充溢的世界形象。他的花鳥《玉蘭花開》比同時期成名的同類畫家的作品更耐看、更質樸親和、更值得推敲,也更具中國風;他在稍後的《天竹頑石》《梅花鐵骨》已建立了自己明確、一目瞭然的個人風格,只是有待時光驗證;他90年代傾心創作的《野菊圖》《滿眼荷花開池塘》等作品則將自己的風格推向了極致,他2004年的新作《花間》《遊春》《喚秋光》則是這位畫家風格的完成和凝固。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其實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包容與多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早在漢代後期開始,就逐步形成儒、釋、道三家共存的局面,思想的束縛遠比西方中世紀來的寬鬆,因此中國的美術很早就呈現出一種多元而兼容的狀態,明代以後,更逐步形成了皇家畫院、朝野文人、藝術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又以朝野文人的創作為主導,引領著畫壇始終以一種氣定神閒“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方式發展,而不像西方藝術的反叛到如今,變得魯莽滅裂,法度全無。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萌生於唐、宋而大盛於元、明、清的文人畫,其作者大都熟諳傳統文化,能詩善文,學有專攻,是一批飽學之士,他們對精神層面的審美有一種本能地、更高地追求。由於他們的推動,中國繪畫逐步從重形似轉向重神似,從重客體表現轉向重主體抒發,從重描摹轉向重揮寫,從重共性審美轉向重個性審美,結果領先於西方四五百年,就實現了從形而下向形而上的飛躍。雖然近一百多年來,這個優良傳統被強力打斷了,但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美術重新面向世界,文人畫的經驗價值必定會越來越突顯出來。所以喬國強作為一位畫家,始終有一種使命感,就是為國畫和其他傳統形式面臨的最大難題尋找答案,如何繼承傳統與結合時代?在復興京劇藝術、相聲藝術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畫家們要如何發揚光大自己的國畫藝術?傳統藝術要想不走向沉寂,變成博物館裡的文物,必須要產生一批具有時代精神,能引起人們共鳴的作品。喬國強對於此所做的努力讓筆者欣慰。他大膽的用墨和巧妙的賦詩,使畫面產生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喬國強是一個以強調生活細節見稱但又恰恰是個最不拘小節的畫家,牡丹、菊花、梅花、竹子、蘭花、月季、荷花、大雞、雄鷹、金魚、飛鶴、麻雀等,或具體的中原生活場景及花與鳥一經喬國強細緻入微、濃墨重彩的刻畫後,這些世界上最尋常具體的場景和最卑微的事物熠熠生輝並重新獲得生命。是充實而非空靈的意境是喬國強花鳥畫風的最大特色,也是這位畫家的創作主體。更是這位來自中原大地的畫家為中國美術尤其是中國花鳥畫界帶來的最新鮮、也是它一向最缺乏的東西--漢語美術所依憑的大地根性,他的那些尋常的場景、那些看似不入畫的與其提供了一個創作的源泉,並以它平實的面貌論述了生活和藝術的關係,更以他樸實勁健的畫風衝蕩了中國畫壇由於歷史文化的淤積長盛不衰的頹靡之風。我們能在他的畫中聽到花鳥成長的聲音。他在用色上,也擅長用“色塊”表現花鳥作品主題。他的畫中常有成片的顏色,由這種成片的顏色統一了畫面的主題,烘托了氣氛,展示了他對寫意花鳥作品的強大掌控力。營造出一種別樣的裝飾性美感。這種裝飾性美感,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創新。喬國強的意筆花鳥畫,讓這一古老的畫種重新煥發了青春。他對作品構圖整體性的追求,也為意筆花鳥畫的創作找到一扇通往未來的窗。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縱觀喬國強的花鳥畫是很爽淨、很生動的,虛中寓實,實中寓虛,虛實相生,靈秀飄逸,詩韻十足,處處透著藝術大美之雅趣。他將繼承和創新作為自己藝術的基點,將中原的富麗凝重和南方的娟秀細膩融容貫通,從極致中求雍容,從筆法、色調、構圖、立意中見詩情。用時代的精神和創新的胸臆,把茂盛蓊鬱、燦爛、幽深、靜謐的天然生趣、真趣、野趣、機趣,把花鳥畫從傳統的蕭疏、閒適、君子在野、孤芳自賞的情趣中置換出來;他賦予畫面以文學的性格、詩化的意境,發展創新、清新、明麗的個人風格。他追求清虛明豔、秀美安靜的意境:在嚴整的寫生基礎上剪裁得體,在簡約的同時更突出自然的生機,強調在畫面中體現天趣。喬國強著力加強線條的表現力,賦予作品以生機勃勃的境界,於無聲處張揚生命的魅力。他也見長於色彩調子的處理,減弱固有色,表現主觀整體的色調感染力。他用灑脫精煉的筆墨,構鑄出作品雍容的氣度;他用濃郁的書香,詩性的心意,寫出極致精神所具有的永恆價值。他30多年的藝術追求與實踐,數十年傾心於中國畫用筆、用線、用色、構圖、立意上的苦心研究、經營,讓寫意花鳥畫煥發出新的生機。他通過生動描繪表現對象的自然形態,深刻把握其內在精神,體會生命之情,將“寫意”與“抒情”,富貴凝重與娟秀細膩,高貴雍容與飄逸脫俗,大氣磅礴與淡然書香,清雋典麗與浪漫詩意,作為他繪畫藝術最主要的特徵。他的代表性之作《牡丹頑石圖》《春城花開》《尋覓》《春仙子》《荷塘神韻》《牡丹雙嬌》《幽蘭》《竹友》《梅花》等作品,在精嚴的傳統技法中,孕含靈動和“野逸”,富麗和端莊,凸顯出喬國強的藝術品格。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認識喬國強已久,對其人、其行、其畫、其藝、其修瞭解也頗多,他不是聚會中誇誇其談賺人眼球之人,也絕非頻繁出入多種展會的活動家。厚積而薄發的喬國強,憑藉雄厚的實力與學養,用自己的方式,在對繪畫的仰望與痴迷中走過了數十年。他低調樸實為人,潛心藝事,卻感覺敏銳,有真知灼見。他在繪畫方面的突出成績,得益於他在詩詞、文學方面的深厚學養。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經常書寫自作詩。其詩有寫自然美景的,有寫臨池感悟的,或直抒胸襟或間抒豪情,情真意切。他以詩入畫,深的得文人畫意趣。從其畫作中,筆者可以深深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看得出他卓絕的苦功、藝術的性靈和獨具魅力的藝術文風。他對樸素生活花鳥世界的真切迴歸,他純粹的意筆畫語言,他對世界重量的擔當和承載,他以小見大、知微見著的史詩圖式和以一當十的嚴謹作風,他的精雕細刻,無不見出他的獨創性及其與他人的區別,他既在出走又在歸返,但總是步履堅實,既在譭棄又在修屋建造,既在吸收他人又把個人風格推向極致。喬國強從成熟之作《思》以來的執著探索,建立了我們對以宣紙、毛筆、國畫顏料等材質及意筆和水墨性語言為基礎的中國視覺語言的明確信心。筆者已經看到一位來自中原大地的畫家腳踏實地的努力和那邁著堅實的步伐,也看到了一個畫壇新星冉冉升起的曙光。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喬國強擅長運用冷暖色調的對比和色階的韻律,將中原的富麗凝重和南方的娟秀纖巧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在統一的大美語境中保留著濃郁的個性特色,使其作品更加清新,更加的賞心悅目。他的花鳥畫不囿於傳統,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將現代繪畫的多種元素構成引入到了花鳥畫的創作之中,並從大自然中汲取美的元素結合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凝鍊詩化成為個性的藝術語言。他的意筆畫毫無柔弱之態,充滿了大氣磅礴的風采,其用墨濃淡精到,構圖巧妙精美。他吸收各家之所長,勾勒“筆跡周密,緊勁聯綿”,於微妙的變化中淋漓盡致地表現著各種不同的形象和意趣。

在30多年艱辛的藝術勞作和個人奮鬥歷程中,喬國強在這個亂雲飛渡的紛紜年代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在作品中重建了一個語言的故鄉和本真樸素、自然親切的花鳥畫家園,通過他技藝精湛的出色藝術重新闡釋和打開了中原花鳥的世界。他是從中原大地上第一個站起來的成熟畫家。他成熟的畫作是中原大地在其歷史中為自己找到的舌根和嘴唇之一,這不是唯一的言說,卻是一種落地生根的言說,因為它闡述著世界的來源、生成和光線,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打開過去,因此說他是個描繪時間的畫家。尤其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獨特的花鳥畫藝術語言。可以說在中原眾多花鳥畫家中,喬國強是頗具理想主義色彩、關注普通人生命情感,為人情人性揮毫,為大地鄉村為花與鳥吟唱的“靈魂歌者”。

書寫生命的“浪漫詩情”——喬國強花鳥畫欣賞 張本平


(本文作者張本平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創作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作家、書畫評論家,是國家任命的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2019年12月7日刊登於《北歐時報》、2019年12月9日《手機搜狐網》詩書畫園地轉載、同日《今日頭條》詩書畫園地、《今日頭條》中國新媒體信息網、《搜狐新聞》新媒體信息網湖南頻道、《網易新聞》中國新媒體信息網湖南、《騰訊天天快報》新媒體信息網、《一點資訊》中國新媒體信息網、《百度資訊》中國新媒體信息網、《東方頭條》湘丹精彩分別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