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4月17日電(王航帆)“侵權人已賠償我8萬元,非常感謝法院的公正審判。”南方歌舞團作曲家王貽參談起其作品被深圳某單位侵權時,對廣州互聯網法院(簡稱:廣互)依法公正判決豎起了大拇指。這起案件僅是廣互成立以來受理的4萬多起互聯網著作權案件中的一件。
廣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侯向磊。新華網 朱皓 攝
廣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侯向磊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介紹,截至3月31日,廣互共受理各類互聯網著作權案件40474件,審結27881件。其中,判決1552件,駁回起訴7件,調撤26320件,調撤率達94.4%。
侯向磊表示,廣互已搭建全流程在線訴訟服務體系,能夠為當事人提供在線立案、在線審理、在線調解、在線執行等“一站式”在線訴訟服務,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一次都不用跑”的訴訟體驗。
司法實踐中,互聯網著作權案件涉及的電子證據種類繁多,電子證據取證難認證難等問題推高了權利人的維權成本。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成為擺在廣互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侯向磊介紹,廣互在去年3月份上線了“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即以區塊鏈底層技術為基礎,以可信電子證據平臺、司法信用共治平臺作為協同治理的有力推手,推動電子數據真實、快速固定、合理採信。截至4月15日,可信電子證據平臺的存證數量已突破6000萬條,其中網絡著作權類超過3700萬條。
為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廣互組織一線法官團隊和技術團隊歷時18個月,對受理的4萬件互聯網著作權案件的特徵要素進行逐一梳理,打造了網絡著作權糾紛全要素智能審判“ZHI系統”。該系統具有信息智能回填、證據智能比對、案件要素智能提取、裁判文書智能生成等功能,能夠將法官從大量的程序性事項中解放出來,釋放法官的工作活力,並加速案件的訴訟進程。
此外,該系統還關聯了全國司法大數據平臺,通過智能分析比對全國裁判數據與案例,能夠有效統一裁判尺度,提升案件審判質效。據悉,“ZHI系統”已受理各類互聯網著作權糾紛14056件。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只需輕點鼠標,即可獲取海量的文章、圖片、音樂等作品,但稍有不慎便可能成為侵權人。” 侯向磊建議,在遇到互聯網著作權糾紛時,當事人要秉持誠信態度積極協商,如果進入訴訟程序,更要積極參與訴訟,並尊重法院的裁判結果。而針對部分當事人面臨大批量作品維權的情況,侯向磊建議涉事各方先行協商解決,以最大程度降低訴訟維權成本。
在調解息訴方面,廣互做了哪些探索呢?侯向磊介紹,該院已構建“協商+調解+判決”三級解紛機制,糾紛發生時,倡導當事人以協商、和解的方式進行自力救濟;起訴階段,引導當事人選擇合理解紛路徑,實現訴調分流;對於和解、調解不成的案件,在訴訟階段法官將當事人的協商過程納入司法考量範圍,最終實現糾紛的自力救濟、社會化解與公力救濟的梯次保護。
作為互聯網司法的探索者,廣互致力於當好網絡空間秩序的“建設者”,並將持續探索互聯網司法“無人區”,為營造清朗有序的法治化網絡空間貢獻力量。
閱讀更多 中國廣州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