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生存不是商業對賭,如何在倒閉洪流中站穩腳跟,迎來曙光

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機遇。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以野火燎原之勢席捲中華大地,成片的青草被灼燒殆盡;春風吹又生,怎樣在這次教培行業的“浩劫”當中保存實力、“蟄伏於寒冬以圖東山再起”就成為了眾多培訓機構的校長們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自疫情以來,就在聽說培訓機構大批量地消失,但很多人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概念,只知道是教培的寒冬,卻不知道已經到了多麼嚴峻的時刻。

僅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的顯示,僅從1月22日至3月26日,就已經有1000多家企業宣佈破產,其中就包含曾營收上億的IT職業培訓先驅——兄弟連教育和總部位於巴黎,在中國曾創建過三十五個校區輝煌歷史的百弗英語等知名機構。

而線下資質不完善、捲款跑路的事件則更是難以統計。

自2月初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緊急預警:疫情期間,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聚集性培訓活動以來,眾多線下傳統教培機構更是雪上加霜。

四月前後,面臨生存重壓之下的蘇州和東莞兩地的教培行業聯合上書《教育培訓行業致政府的一封信》,呼籲政府關注疫情下的教培企業。

“教培行業全體近6萬名從業者聯名向蘇州市委市政府請願,懇請政府幫扶教育培訓行業渡過難關。”

“為東莞教育培訓行業教師在萬般無奈所求,為了東莞文化藝術發展,為了企業生存,自願共同發起提出的。減輕壓力,攜手抗疫,共渡難關。”

以上足見教培行業生存之艱辛。

有來自中國教育在線公共服務平臺統計的各方綜合數據指出,在這部分已經到了“生死邊緣”的線下企業中,其最終壓垮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無非不是來自於以下四大因素:

營收減少、場地租金、人力成本和線下轉線上的教學模式改變產生的壓力。

截止2月14日,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曾面向全國31個省份的校外教培機構,組織收集了近1500份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調查問卷,

在這份有效問卷佔比達99.25%的調查當中,清楚、真實地表明瞭疫情下教育培訓行業所遭受的衝擊程度。


教培機構生存不是商業對賭,如何在倒閉洪流中站穩腳跟,迎來曙光


教培機構生存不是商業對賭,如何在倒閉洪流中站穩腳跟,迎來曙光


從以上兩張表中不難看出,超90%的培訓機構認為自身經營受疫情影響較大,在這之中,約66%的機構受到極其嚴重的影響,已經導致企業經營停頓、處在倒閉邊緣。

而兩個月後的如今,疫情仍尚未結束,此刻的線下教育培訓,似乎已經更加舉步維艱。

凜冬已至,怎樣捂住懷裡的火種才不會熄滅?

1. 自檢評估,襖子穿的夠厚不?

“經濟是革命的本錢”,衣服套的夠多,才有更大的機會扛過去。

是否有創收的數據分析表?可支配現金流是否能支撐到今年六月?

2. 活動“四肢”,避免凍僵。

作為身體的一部分,自然不能坐以待斃,靈活利用手裡已有資源,進行自救。

穩住老生,開展課程心得、成果分享朋友圈,教師課堂競賽等活動,擴大機構影響力和知名度。

以老生介紹新生,開發、拉攏潛在生源——開源;

扔掉兜裡沒用的東西,節省不必要的運營、投資開支,“好鋼用在刀刃上”。——節流

3. 主動迎擊,抓住他人救援的火把。

(1).“窮則思變”,勇敢嘗試體驗互聯網紅利,轉戰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導致線下機構倒閉的四大因素前三,邁出這一步,至少可以保證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一個可控、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盲目的轉戰互聯網教學也是不可取的,可以先嚐試公益課堂,快速擴大受眾、建立品牌。然後再將部分特殊的素質教育產品進行“試點”,重視在線模式與教學課程、師資的適配性。有一定的經驗以後,進而再擴大課程。

(2) .B2B:尋找可以提供機構課程展示、學員機構直接對接的網站,進一步快速打開知名度。

如:中國教育在線公共服務平臺、大眾點評培訓頻道、教育寶、好學校等。

孫中山曾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大勢者,蓋乘風而起,扶搖直上。

面對疫情,不可自亂陣腳,沉著應對,思考自身優劣,勇敢抓住潮流,方能成就一番。

聲明:素材來源自網絡,整理發佈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