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什麼?用全新的視角理解習慣

“願你我都能更瞭解自己”


習慣是什麼?用全新的視角理解習慣

美劇《生活大爆炸》



正本

本文共19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習慣是什麼?用全新的視角理解習慣

全文思維導圖


接上一篇文章的坑,上一篇文章我們說了學霸和普通人的差別,一個人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學霸之所以能夠保持持久的努力,是因為他們已經將學習轉化為一種習慣,而習慣是幾乎是自動進行的,所以他們不需要消耗很多的注意力就能取得非凡的成績。但是上一篇文章只是模糊的提到了習慣的概念,今天我們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習慣是什麼呢?


01


  • 習慣是一切固有的信念和行為的總和,它的存只是為了節約注意力

如果你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那麼主角謝爾頓一定讓你印象深刻,全劇大部分的笑料來自於此,他也是全劇的人氣擔當。謝爾頓有著一套固有的生活模式,座位固定,每星期要玩的遊戲固定,每天上廁所時間和上床時間固定,他不需要消耗更多的注意力去思考這些瑣碎的事情,這些固定的生活模式能給他騰出很大的空間去思考問題,這些就是這樣一個科學怪人,最後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也許他的生活過於極端,畢竟只是電視劇,但是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例子,臉書網創始人扎克伯格經常穿一種款式的灰色T恤,一下子買了好多件,形成一種穿衣的習慣,這樣可以不用浪費注意力挑選衣服,節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記者採訪問他原因,他的原話是

“I really want to clear my life so that I have to make as few decisions as possible about anything except how to best serve this community.”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切固有的信念和行為的總和,是一種自動化思維。什麼叫做自動化思維呢?首先一層意思是說它很快,是自動進行的,不需要人為的調控和干預。另一層意思是它是無意識過程,不需要消耗注意力做出判斷,習慣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節約注意力。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卡尼曼和謝夫林的認知資源理論,他把人的思維分為兩類,一種是慢系統,我們需要大量注意力投入的活動,而這種系統也需要消耗很多注意力。另一種是快系統,主要是自動化的活動,我們日常養成的習慣,就是一種自動化加工,自動化加工幾乎不需要消耗注意力,一旦習慣養成,就像慣性一樣,會自動促使你做養成習慣的活動。


02


  • 習慣的分類


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入夏時分,夜已經深了,你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旁邊能聽到草地邊蟋蟀的輕鳴,月光如水,能模糊看清前方的路,忽然,你看到地上一條長長的,彎彎曲曲的東西,那時候你還穿著涼鞋,還差點踩到它,你瞬間向後退了一步,這時候你腦袋出現一個可怕的念頭,不會是蛇吧?但你走進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修長的樹枝,虛驚一場。這個過程中,思維的兩種過程就參與其中,首先你看到彎彎曲曲的東西,下意識反應是蛇,不禁向後退了一步,這個過程中快系統在起作用,你幾乎沒有消耗注意力就做出反應,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快系統反應很快,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注意力參與,但是有時候不夠精確。我們走進,仔細端詳彎彎曲曲東西的特性,知道那不是蛇,只是一根樹枝,這個過程慢系統起作用,它的特點是反應很慢,需要注意力去分析,結果相對精確。這就是快系統和慢系統的區別和聯繫。


系統也叫做習慣,習慣分為兩類,本能習慣和養成習慣。上面的例子是一個本能習慣,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一種本能,古代人類生產力不高,面對獅子老虎等危險事物時候來不及思考,必須觸發一種機制儘快逃離,通過一代代一代的選擇,沒有在能夠在危險面前迅速做出的反應的人,存活下來的幾率越高,久而久之這種本能習慣就形成了。


養成習慣是後天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證明了習慣對一個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片中第一次記錄,也就是他們七歲時的錄像令我印象深刻,片中所選的私立學校的三個孩子,他們家境相對家境優越,僅僅七歲,他們中有的人已經開始看金融時報,關心國家經濟;有的人開始學習鋼琴,培養音樂才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的父母也看金融時報,他們的父母也彈鋼琴,這樣良好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或許在七歲孩童的世界裡,這種讀報紙,玩樂器這種生活方式已經不可或缺,他們也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上牛津,劍橋,知道自己要當政治家,律師。而福利院的孩子,很少的時候去考慮這些事情,當問道一個孩子將來想要上什麼大學的時候,那個孩子問:“什麼是大學?” 令我驚歎的是,富人家的孩子,早早地洗脫了稚嫩之氣,學會了家長說話和處理事情的風格,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家長給他們最好的禮物,讓他們自己規劃未來,培養他們學習和思考的方式。而福利院的孩子,還處於天真浪漫的時期。


03


我們知道了習慣是什麼?習慣是固有信念和行為的總和,這裡的固有信念可以是天生對於蛇的恐懼,還能是後天培養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前者是本能習慣,是我們適應環境,物競天擇所積累的生存優勢,後者是養成習慣,是靠自己主觀意識培養的,剛開始需要消耗一定的注意,但萬事開頭難,只要堅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成固有的行為模式或行動,事情就會越來越簡單,所消耗的注意力也越來越少,這種養成習慣也能為我們創造越來越的多價值。


篇幅所限,沒有講到習慣怎麼養成,再給自己挖一個坑,怎樣養成習慣。


//end

部分理論參考心理學教材,部分內容由於篇幅所限,並未詳細敘述。


“願你我都能更瞭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