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說起琵琶我們每個人都能想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也能想到很多與它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從藝術種類上看,除了在無數電影作品中頻繁出現的各類美人彈奏琵琶的鏡頭和被創編成歌曲併成為高中生必背唐詩的《琵琶行》外,我們在敦煌飛天壁畫上也能看見那群飄逸的仙女們反彈琵琶的曼妙身影。

從歷史留存的畫作《韓熙載夜宴圖》上我們也能看到琵琶的身影,人們的歡樂有了琵琶的襯托也充滿了活氣,整個宴會里的賓客都看著演奏的樂人們,樂師的的情緒帶動這整個宴會的情緒並把它推向高潮。人們的歡樂有了音樂的襯托也顯得更有就像沒有發洩口的氣球一樣。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而從流傳至今的歷史故事上看,遠嫁藩外的王昭君、烏孫公主的故事也讓人千年後唏噓不已,她們伴著悽婉的琵琶聲和馬兒駱駝的響鈴聲漸漸的遠去,明豔的少女化成一行思鄉的淚,用美麗換取數十年的和平。而有關琵琶的名曲即便是我們沒學過音樂的也能隨口說出《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等。

這些數不盡的藝術瑰寶給了我們或虛實、或夢幻、或悽婉、或磅礴的形象。這些藝術的手段在千年後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另外一個時代的藝術特點、人物心緒,並逐漸形成一個穩定、有含義的意象。本文我們將介紹發展到巔峰時期的唐朝裡的琵琶藝術,並分析琵琶在唐朝發展到巔峰的原因和逐漸演化的過程以及唐朝琵琶藝術對現今的影響。

一、胡地起源的琵琶在唐發展繁榮與唐朝各階級對琵琶的偏愛離不開關係

琵琶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最早起源於西域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本是胡人在騎馬時所彈奏的樂器,但是由於由於胡人把各種管絃樂器的彈奏形式都叫鼓,所以胡人們把在馬上彈奏琵琶稱為"馬上所鼓也"。

琵琶又叫"批把",因為推手的彈奏叫批,引手費彈奏叫把,所以又因此命名,直到才把"批把"諧音而成"琵琶"。琵和琶原本是彈奏形式中的兩種彈奏手法,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挑,後來的人就根據它的這種演奏特點將這個樂器命名為了"琵琶"。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琵琶在唐朝時發展到了頂峰,唐代詩人岑參便有詩云:"涼州七里十萬戶,胡人半解彈琵琶。"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琵琶在胡人群體中受歡迎的程度,但至於琵琶怎麼在整個唐代社會繁盛起來的除了有胡人在這個時期大量定居中原外也與當時整個唐朝社會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態度有關。

琵琶有四弦與五絃之分,唐朝亡後只在北宋初年還能見到。在唐朝還繁盛的時候,這兩種類型的琵琶都很流行,而且不同類型的琵琶所適合彈奏的樂曲也不同。

五絃琵琶因為弦更多,更適合表激烈的感情、磅礴的氣勢,因此在彈奏琵琶曲中的"武曲"比較有優勢。而四弦琵琶的優勢表現在體現細膩情感上,因為少了一根弦,更能表達出音樂強弱,也更能體現"文曲"特點。因為琵琶音域廣、表現力強也就催生了有關的琵琶藝術。

不管是在宮廷還是民間,唐朝的音樂裡你總能瞧見琵琶的身影。自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開始,琵琶就被選入宮廷音樂的演奏中,到了唐朝最繁盛的唐玄宗時代,玄宗更是把一把玉琵琶更是被奉為國寶,可見其地位尊貴。

至於他最寵愛的楊貴妃也是精通琵琶,相傳其門下有不少拜她為師的權貴,雖然有攀炎附勢之態,但也看得出琵琶在當時的社會交往中的地位。另外教坊內的教學也深受帝王喜好影響,專門設置了學習琵琶的機構。《琵琶行》中名屬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也就是在這裡學習的琵琶,因為彈的好還被五陵年少爭纏頭。

唐代的文人除了詩寫的好受統治者青睞諸如李太白,琵琶彈的好也可以成為加分項。大詩人王維就是這麼一個幸運的人,他在岐王的授意下,用琵琶彈奏了一曲《鬱輪袍》一時驚豔四座而受當時極有權勢的太平公主的青睞,從此走入仕途。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除了了在上層社會因統治者的喜愛而頻繁出現的琵琶不僅在宮廷聞名,而且在唐朝民間也一度十分流行,成為了接地氣的大眾藝術。中唐後,唐國力有了衰退跡象,一些宮廷來的琵琶樂師也走向民間,大量的琵琶樂曲也隨著他們一起從宮廷中流傳出來並與民間藝術相結合,琵琶藝術逐漸擺脫了舊時的貴族氣,向世俗化、民間化方向發展。

琵琶走進了私人宅邸,並組成了私人樂隊,成為人們飲酒設宴時助興的音樂樂器。這種形式也使得琵琶曲的藝術創作更加豐富。

另外在一些民間的封建祭祀或宗教活動中我們也能看到琵琶的身影,唐德宗時民間兩大國手彈奏琵琶競相祈雨也在史書上留下一段佳話。另外,再加上民間一些娛樂場所或者女子教育的影響,琵琶在唐朝民間的普及度也大大推動了琵琶藝術的發展。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二、琵琶的繁榮與流行得益於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與對文化的包容態度等多種因素

琵琶在唐朝從宮廷流傳到民間,並且發展出的曲目數量多,品種多,風格多。這既與琵琶本身種類多,音域廣等自身的特點有關也和當時的社會文化有著大大的聯繫。

唐朝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朝代,而且很多國外開的人也可以在唐朝定居。其中的文化碰撞與交流也給了琵琶傳入大唐的客觀條件。禮樂制度在封建社會是一個比較受重視的制度,因此在隨著朝代更迭和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音樂也會成為統治者所重視的東西。

再加上唐代的統治者對胡文化的喜愛,因此此時的音樂就呈現出一種"戎華兼備"的特點。於是本來流行在胡人群體的琵琶就被大唐給吸收交融了,併為大唐泱泱大國的盛世增添了大氣與多元的文化色彩。另外,因為又大量優秀的樂師和名曲出現,這給琵琶藝術在傳入大唐後逐漸成為"燕樂之首"打下了基礎。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這些優秀的樂師不僅來自不同的國家而且還有很多屬於琵琶世家,比如繁榮了400多年的曹家,從北魏時期在琵琶演奏藝術上的造詣就使得這個家族名手輩出,到了盛唐更是風光無限。這些大家名手的出現為琵琶藝術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也讓琵琶藝術迅速成為了社會的風尚。

社會有利的條件推動了琵琶藝術的發展,然而唐朝本身包容的文化和堅實的經濟基礎才是更堅實的基礎。唐朝社會穩定,是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經濟發展極度繁榮,這個一度成為世界中心的時代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來無數國家前來學習的過程中,也形成了更為開放、自由、多元的社會思想與藝術文化。

盛世局面給了統治者更開闊的眼界高度,從"華夏正統"到"天下一家"這是一種大胸襟、大氣魄,多民族文化藝術的融合為琵琶藝術的創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隨著經濟的繁榮,唐朝市坊的興起,酒樓茶館這類娛樂場所應市民需求的產生。而琵琶作為西域樂器自身所有的清脆明亮柔美的音色受到世人的普遍喜愛。

它能"馬上所鼓",而且適合獨奏、伴奏、合奏等多種形式,在多個場合都能適應,也就受這種娛樂場所的歡迎。

上得宮廷,下得茶樓!琵琶藝術遍及唐朝各領域文化的魅力在哪?

兼收幷蓄、大膽創新、豐富多樣的的社會文化使得琵琶藝術受到多重文化因素的改造與融合。據文獻記載,唐代琵琶演奏家裴神符廢"撥彈"為"指彈",這是琵琶藝術在演奏方式上受其它彈撥樂器的影響而被漢化的結果,同時這也是對琵琶技藝的一次革新提高和對手的一-次解放,在琵琶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琵琶曲的傳播上,記譜法的改進使以樂譜為傳播琵琶曲媒介的方式提供新的更簡便的方法。唐代曹柔新創減字法,將原來的文字譜簡化、縮寫,成為減字譜。

比如文字譜用託、挑、剔、打、擘、抹、勾、摘等標示右手撥絃指法,在曹柔的簡字譜裡這些指法分別改為:七、L、民丁、屍、木、勺、商等,這是我國樂譜記錄史上的一 大創造。用此減字譜記錄樂曲較之文字譜方便得多,簡單得多這大大促進了樂曲的傳播發展。

三、結語

唐朝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時代,現在我國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也會遇到不同文化交融的問題。從唐朝對琵琶藝術的包容態度和琵琶藝術在唐朝不斷演變的歷史來看,我們也看到了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交融的發展前景。

另外文化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也要求我們在不斷吸收各種文化的同時也要看到每個文化的特點,在文化的不斷交融中將具有民族性的音樂帶到世界,豐富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民族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