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姐姐家的孩子今年3歲了,最近姐姐十分苦惱,小外甥熱衷於模仿小狗,每次家裡人喊他,他都用“汪汪”回答,還會學著小狗一樣嗅東西,也不好好喊人,都用學狗叫來代替,怎麼糾正都不行,姐姐每天愁眉苦臉的覺得可能是孩子的心裡出了什麼問題,不得已只好找到家庭教育專家來解決。

瞭解到家裡情況後,專家讓我們不要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會在模仿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一般孩子從18個月開始,通過角色扮演,就可以在心裡創造出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玩伴;孩子模仿小動物一般是出於好奇心或者是覺得好玩,我們可以用別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一個新的玩具或者是一本新的畫冊,這樣就自動停止了模仿動物的行為。

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適當無視孩子的模仿行為

我們可以先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種行為,等你停下我們再跟你玩。”如果這樣不管用的話,那我們可以冷處理,比如孩子在動畫片裡,看到小狗叼著骨頭蹦蹦跳跳的很可愛,自己也去模仿,我們這個時候可以先不要理孩子,孩子覺得自己沒人理,就會停下這種行為。

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當孩子喜歡“小豬佩奇”,喜歡“熊大熊二”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份子,此時,解決孩子的問題,使用動畫裡面的規則,可能要比你用現實生活中的規則更管用。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通過一些角色扮演,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的生活裡,達到自己不合理的目的,這也是孩子喜歡模仿小動物的一部分原因。比如說孩子非要在吃飯的時候去看電視,說動畫片裡的人也是這樣的,家長可以在這時候告訴孩子,動畫片裡的人小時候吃飯也是不可以看電視的,都是吃完飯才可以看電視,你乖乖的吃飯,吃完飯後媽媽可以陪你看一會電視。

爸爸媽媽像孩子一樣用“角色扮演”的辦法來應對孩子不合理的藉口,這樣即可以讓孩子覺得生動好玩,又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接受家長的建議,不光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和動畫世界算扮演角色的界限,也消除了可能接觸的一些不好的行為,正向的引導孩子發展。

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發現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需要一點點增長的,在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家長平常要去努力觀察孩子,比如說孩子不想吃青菜,就模仿獅吼,說自己是隻獅子,獅子只吃肉不吃菜來逃避吃青菜;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可以先回避這個問題,用別的問題來代替回答,比如今天是先吃胡蘿蔔還是菠菜之類的問題,給到孩子選擇的同時,也能慢慢的去杜絕孩子模仿小動物的心理。

沒養狗家裡總有狗叫,竟然來自3的孩子?孩子3歲只會汪汪

模仿猩猩的動作、表情

我是子喬歐巴!關注我! 每天分享育兒知識,為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