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編“銅馬軍”,劉秀實力才得以迅速壯大,獲稱號“銅馬帝”

漢光武帝劉秀有一個別稱,叫做“銅馬帝”,劉秀經略河北之時,收服數十萬銅馬軍,軍事實力得以迅速提升!

數十萬銅馬軍歸降

劉秀平定邯鄲王朗之後,士卒亦不過數萬人,而活躍於當地的地方軍事勢力,卻有數十萬之眾。

奈何,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等地方武裝,各自為戰,互不統屬,給了劉秀逐個擊破的機會。

為穩固河北之地,劉秀在攻滅王朗之後,準備平定地方武裝力量,先是派吳漢徵發北地十郡兵馬,幽州牧苗曾不服從命令,吳漢直接斬殺苗曾而發其兵卒。

劉秀率先攻打勢力龐大的銅馬軍,吳漢帶領著“突騎兵”前來清陽匯合。

銅馬軍人數眾多,數次陣前挑戰,而劉秀採取堅營自守的方針,任銅馬軍如何挑戰,就是不出應戰。而趁著銅馬軍內部有人外出擄掠搶奪之時,便順勢將其吃掉。

同時,在正面堅守不戰的同時,劉秀派兵

截斷銅馬軍的糧道,兩軍對峙一個多月,銅馬軍糧食吃完,而出去搶掠的人又都被劉秀擊殺,趁著夜色,偷偷地想要退兵而去。

劉秀抓住戰機,尾隨而出擊,大破銅馬軍,一部分銅馬軍被收服。

此時,東南來的高湖軍、重連軍與戰敗的銅馬軍合兵一處,實力復振,劉秀乘勝而進擊,再次大破敵軍於蒲陽,將其全部收服。

銅馬軍選擇投降於劉秀,劉秀封其渠帥為列侯,然而銅馬軍內部還是不放心,擔憂自己投降後被劉秀所殺。

劉秀命手下將領各自歸營,而自己輕裝簡從巡視各個軍營,表示對銅馬軍完全沒有戒備之心,投降的人為其所動,互相說著:“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乃真心實意地歸降於劉秀。

銅馬軍歸降,劉秀打亂其原有建制,將其分別編入自己的手下將領部隊之中,由此而軍隊人數一下達到了數十萬人!

劉秀收降銅馬軍,軍事實力迅速壯大,再也不用擔心兵力不足的問題,有了爭雄天下,與綠林、赤眉和各個地方勢力正面對抗的資本,而關西之人都稱劉秀為“銅馬帝”。

收編“銅馬軍”,劉秀實力才得以迅速壯大,獲稱號“銅馬帝”

穩固後方,三辭而登帝位

收編銅馬軍之後,劉秀先是派兵進攻囤聚在射犬的赤眉軍,大破之,又命吳漢、岑彭襲殺更始帝派來的謝躬,正式與更始政權對抗。

青犢、赤眉軍眼見山東河北待不下去,轉而西進函谷關,攻打此時位於長安的更始帝,劉秀派鄧禹率六裨將尾隨赤眉軍,以圖藉助赤眉、綠林軍互鬥之漁翁之利。

劉秀派遣馮異守孟津,以拒洛陽,而自己回師向北,平定後方,攻破尤來、大搶、五幡等地方武裝。洛陽守將朱鮪與馮異交戰,反被馮異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平定後方之後,手下的將領商議著劉秀自立稱帝,馬武先進言,勸劉秀稱帝,“宜且還薊,即尊位,乃議征伐”,劉秀卻大驚道:“何將軍出是言?可斬也!”

劉秀大軍從薊還,路過過范陽,下令收葬戰死吏士,到中山,諸將再次上奏,請求劉秀登帝位,而劉秀還是不聽。

大軍行到南平棘,諸將再次請求,劉秀說道:“寇賊未平,四面受敵,何遽欲正號位乎?諸將且出。”

耿純勸道,諸將之所以跟著你四面征討,圖的就是“攀龍鱗附鳳翼”,以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如今河北平定而劉秀還不稱帝,恐怕眾將士見沒有希望而另投他處,“時不可留,眾不可逆。”劉秀被耿純說動,說自己要好好思考一下稱帝的事情。

大軍行至鄗縣,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群臣再次請求劉秀稱帝。

終於,劉秀答應了群臣請求,公元25年,劉秀即皇帝位,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為高邑。

收編“銅馬軍”,劉秀實力才得以迅速壯大,獲稱號“銅馬帝”

綠林、赤眉相繼破滅,天下大勢定

劉秀稱帝的同時,赤眉軍亦立牛官劉盆子為天子,進攻長安,鄧禹亦進攻綠林軍王匡,大破之。

稱帝之後,劉秀大封諸將,派耿弇把守五社津,警戒滎陽以東之敵,而令吳漢率大軍包圍洛陽,圍城兩個月,洛陽守將朱鮪舉城投降,劉秀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因而將洛陽定為國都。

與此同時,赤眉軍攻破長安,更始帝出逃,而劉秀卻頒發了一道詔書,遙封更始帝為淮陽王,諸人敢有加害的,罪同大逆。更始帝投降赤眉軍,赤眉軍擔憂其被人所用,將更始帝殺害,而更始政權的將領鄧曄、於匡投降於劉秀。

赤眉軍見長安無糧,轉而向西,鄧禹趁機入長安,西進的赤眉軍碰到大雪天氣和地方勢力的阻擋,又再次折回長安,以圖東進。

更始政權的地方武將,自更始帝死後,或降或被攻滅,或投降於其他勢力,綠林軍徹底破滅。劉秀派鄧禹和馮異攻打赤眉軍,兩軍戰於回溪,卻被赤眉軍給打敗,鄧禹被免。

面對東進的赤眉軍,劉秀派兵堵其去路,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赤眉軍轉走宜陽,劉秀親自趕到宜陽追堵赤眉軍,親勒六軍,大陳戎馬,大司馬吳漢精卒當前,中軍次之,驍騎、武衛分陳左右。

剛吃了敗仗的赤眉軍無力再戰,只好選擇投降於劉秀,獻上於長安中所得的傳國璽綬。

收編“銅馬軍”,劉秀實力才得以迅速壯大,獲稱號“銅馬帝”


綠林、赤眉相繼敗亡,尚存在諸多地方割據勢力,然天下大局已定,此後劉秀派兵陸續掃平地方割據勢力,平復隴西,攻略川蜀,漢室江山得以續統,實現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