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时间回溯到16年前的2004年12月24日,一则消息的爆出迅速引爆了社会舆论——年龄已经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宣布结婚登记。这样一对有着巨大年龄差距的新人,这样一段"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式的婚恋颠覆了人民的传统认知,一时间质疑翁帆“别有企图”者有之,指责杨振宁“有伤风化”者亦有之。不过对于这些质疑,作为当事人的杨、翁二人却并未有什么反驳之语。但也正是这样“有伤社会风化”的舆论环境之下,一些关于杨振宁的陈年往事也被一一翻出。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当年同为庚子留学生的钱学森先生不顾美国阻拦,毅然决然的放弃在美国的优渥条件,选择回国,也终于帮助我国打破了核垄断,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壮举,而在钱学森回国之时曾劝杨振宁一同回国,但被杨振宁的“务实之语”驳回,杨振宁最终也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而这等“务实之语”以及与翁帆的婚姻也都成为了许多人炮轰杨振宁的佐证,而作为这件事的后续,在2017年95岁的杨振宁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改回中国国籍之时,也依旧遭到了无数人的谩骂指责,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将此时回到中国的杨振宁,比作数典忘祖之人,认为他改回中国国籍的做法也不过只是为了养老而已。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事实上,对于史实我们无法反驳,但对于杨老而言,抓住两个污点便去一味的进行“有罪推断”认为他改回中国籍只是为了养老的说法,则又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对于中国而言,杨老的贡献其实亦是不可埋没的。

在1945年考取庚子留学生留学美国之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他,很快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又进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和李政道合作,并在随后的几年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57年,他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学术上的成就带来的也自然是政治地位的提升,在1964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次年便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了美国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也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一个依靠苏联与美国关系紧张(有抗美援朝的因素);随后又与苏联决裂的过程。

随着冷战的加深,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转圜的余地。但碍于当时意识形态方面的尖锐冲突,中美之间关系的转变又实则缺少“穿针引线者”,缺少那个熟谙双方的沟通者。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就在1971年,美国将中国从禁止前往名单删除之后,虽然身在美国但依旧心系祖国的杨振宁立刻选择了动身回到中国。要知道,这种出行其实是有着巨大危险的,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背景之下,杨振宁的出访中国也遭到了 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中情局的调查,但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杨振宁开始了每年的回国之旅。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利用自己顶级科学家的身份,一方面杨振宁利用与我国高层会面的机会,向我国高层介绍大洋彼岸的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另一方面,杨振宁也利用影响力,在美国积极的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改变传统美国人眼中对中国落后、愚昧的看法,也正是这样的沟通桥梁作用,为中美两国的关系正常化以及建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而在教育领域,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杨振宁也正是依靠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影响到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中国基础学科薄弱的现实,他多次向高层谏言,提出加大基础学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积极的翻译外国的科研杂志、汲取新的科学技术,也正是在他的牵头之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才得以建立;而且由于在物理学上的泰斗地位,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他也为我国的许多大学募集、筹资到了20多亿的科研资金,并在中国理论物理、基础物理学上,接连的牵头成立了几十所实验室,大大的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也正是由于他的回馈祖国举动,一大批的优秀科学家“唯他马首是瞻”,如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数学家张寿武等人纷纷回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而且尽管年龄老迈,但杨老却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依旧在物理学领域笔耕不辍,屡有论文发表。这也是一个顶级科学家的向心力与作用吧。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而他在理论物理与微观物理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还为中国节省了千亿规模的投入。在物理学发展到入微阶段后,对于是否建设高能粒子加速器国内有着很大的声音,而且这一提案也得到了包括顶级数学家丘成桐在内的众多科学家的支持;但作为这一领域的泰斗,杨振宁却一反常态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杨振宁95岁改回中国国籍是为了养老?你看他为中国都做了那些贡献


至于反对意见的理由,也十分充足,因为尽管兴建加速器可能会促进一系列相关领域的进步,但在这一方面是存在着“入不敷出”隐患的,在常见的微观粒子大都已经被发现的现实之下,兴建加速器动辄要数以千亿级的投入,但却并不能够保证有新的发现,如此之下与其耗费资财反倒不如加大基础学科的投入。作为这件事的结果,杨振宁的这一提议也得到了首肯。正是在他的建议与努力之下,我国的基础物理领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强大的过程。

我们读历史,看历史,其实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乎任何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完人。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定,我们要做的也是肯定其功,否定其过,不应该一叶障目,陷入窠臼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