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大家好,我是知行記,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千里長淮第一閘——王家壩。

安徽被稱為江淮大地

我們都知道安徽被譽為江淮大地,是因為有長江和淮河流過。而這裡的淮河主要流經安徽北部,皖北的許多城市都是臨淮而建。像是六安、蚌埠、阜陽等城市,都依仗淮河天然資源發展。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曾有俗語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生動描述了淮河地區豐富的資源,和對物產情況。

淮河與王家壩的關係

淮河起源於河南南陽的桐柏縣,延綿不斷一千多里,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一部分流入江蘇的洪澤湖,還有一部分支流匯入長江,最後流向大海。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王家壩是淮河流入安徽的第一站,位於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上。如果不是淮河經過,這裡和許多普通中國鄉村差不多,有著安定祥和的生活。但因為有了淮河,這個地方就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歷史上,淮河曾多次發生洪澇災害,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綜合治理的河流。每次淮河發洪水的時候,對沿岸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是沉重威脅。我們都知道,淮河下游都是像江浙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這些地方如果發洪水,必然會損失慘重。如何讓損失降到最小呢,那就只有在上游地區選擇洩洪。於是,王家壩便多次承擔了洩洪的角色。為了保障下游經濟發展不受重創,王家壩便開閘放水,當地群眾只好背井離鄉,轉移到安全區域。

王家壩精神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所以,今天我們淮河下游的居民有富足安定的生活,首先應該感謝這裡的人們。洩洪不是一次簡單的遊戲,輸了重新開局,而是意味著他們可能要放棄多年打拼的心血,耕種的土地。

這樣的犧牲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但是王家壩淳樸的鄉民做到了。這種強大的信念形成了一種精神,被人們稱作為王家壩精神。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王家壩精神是“舍小家、為大家的顧全大局精神;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自強不息精神;軍民團結、幹群同心的同舟共濟精神;就是尊重規律、綜合防治的科學治水精神。”

不該被遺忘的王家壩

近些年,隨著安徽省不斷融入長三角地區發展,安徽的經濟發展正在穩步向好。尤其是皖北地區,逐漸擺脫以往貧窮落後的面貌。王家壩鎮所在的阜陽市也在今年,gdp水平躍居全省第四,邁入全國百強城市的行列。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這與江淮地區的勞動人民的,努力和勤勞是分不開的。歷史的車輪還在向前,淮河的水一刻也沒有停息地流向大海。生活在沿岸的人民。真的不應該忘記王家壩這個地方。

不是等到哪天洪水來了,突然關注到了它,而應在心中始終對這個地方心存感激。因為我們沒有遇到過那種,家的位置隨著洪水而變化的情況,體會不到那種感覺,唯一能做的就是敬畏這種偉大。

阜陽王家壩 洩洪15次 舍小家為大家 不該被遺忘

祖國能夠越來越強大,和這些普通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有著緊密聯繫。請記住王家壩,記住這個不該被遺忘的地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知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