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讓現代人也能享受到“馬”的紅利

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其根本的動力其實來源於其祖上的一個恥辱史。我們先說說這段歷史,然後在用現代的眼光來尋找當下的當代普通人所能享受的“養馬”福利吧。

話說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勾結匈奴攻打西漢的太原,劉邦親率大軍迎擊匈奴,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後來劉邦通過行賄匈奴單于的老婆才得以逃脫。從此以後,漢朝採取和親的態度來對待匈奴,說是和親,其實就是一段恥辱史。


看懂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讓現代人也能享受到“馬”的紅利

那麼剛剛經歷戰火洗禮的劉邦大軍為什麼會打不過匈奴呢?要知道當時劉邦的軍隊數量比匈奴多,將帥多,士兵的素養也高。論其原因,計策是一個因素,最重要的是人家匈奴的騎兵在那個時代所向睥睨,縱橫天下無敵手啊。

騎兵的強盛,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馬。

所以從那以後,匈奴的騎兵就成為了西漢王朝心中的一個不可磨滅的痛。而劉邦為了邊關和國內的安定,也不得不採取和親的計策來暫解燃眉之急。

但是當權者都是天之驕子,沒有誰願意一直這樣享受著屈辱。


看懂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讓現代人也能享受到“馬”的紅利

於是從漢文帝開始直到漢武帝,這祖孫三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養馬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祖孫三代的具體是怎樣搞起這個轟轟烈烈的大運動的吧。

漢文帝時期頒佈了“復馬令”

漢文帝時期為了改變全國缺馬的窘境(漢朝初期全國拉不出四匹相同毛色的馬來個劉邦拉車,將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車),鼓勵民間養馬規定凡是養殖一匹馬的農民,可以免除他家三個人的兵役,甚至可以用捐馬的形式來給自己贖罪。禁止民間屠殺馬匹,並且明確規定:“盜馬者死”。以此同時,為了能提高馬的質量,嚴厲禁止優良馬種外流,史稱“馬弩關”。

這樣的政策大大提高了百姓養馬的積極性,這也使得當時全國的馬匹數量快速上升,當時能夠調動來防禦匈奴的戰馬就多達9萬。

漢文帝的政策對於當時戰馬數量的提升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漢景帝建立三十六所牧苑來養馬

漢景帝繼承併發揚了他老爹的養馬方針,在西北邊郡設立三十六所牧苑用以養馬,這種政府不僅鼓勵民間養馬,還專門設立牧苑通過國家的力量來儲備馬匹的做法使得當時能用以作戰的馬匹數量達到了40多萬。

漢武帝時期,不僅設立和健全了馬政的管理機構,同時還徵收“馬口錢”來扶持養馬事業。

根據《史記》記載:“天子為伐胡,盛養馬,馬之來食長安者數萬匹,卒牽掌者關中不足,乃調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縣官,縣官不給,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

漢武帝不僅把養馬的事業設置成了一個政府的機構,還通過親身的行動明確的告訴了百姓養馬的好處。這種在行政和意識方面的高度輸出,讓全國的戰馬數量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狀態,以此同時這也為後來的橫掃匈奴提供了有力的基礎。

在漢武帝時期,當時國中出現了這樣的盛況:“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馬。”不僅官方享受到了養馬的好處,連帶著百姓也能分享一下養馬的紅利。(可以參照最近的新聞找找普通人也能獲得的紅利)


看懂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讓現代人也能享受到“馬”的紅利

至此,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終於迎來了回報,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出征匈奴。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霍去病北擊兩千裡,橫掃匈奴左賢王部,殲滅敵人7萬多人,封狼居胥,經此一役,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以上就是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也是一部漢朝的崛起的歷史。

所以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馬”了。

參看一下最近的新聞,我們是不是也能聞到一絲類似的味道呢。那麼如果聞到了這絲味道,我們是不是也能享受一下這養“馬”所帶來的福利啊。


看懂漢文帝祖孫三代的養馬史,讓現代人也能享受到“馬”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