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塑造自我!學歷是升職加薪的“敲門磚”,差距難以彌補

“大家好,大家叫我小張就好了,我畢業於985大學。”

“大家好,大家叫我小李就好了,我畢業於211大學。”

這是公司的自我介紹,每次到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是新員工入職的時候,但是每次員工自我介紹,對於小鄭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小鄭在這個公司已經來了快一年了,小鄭依稀記得這個公司招他的時候,是擴招,最終自己獲得了崗位,對於那時的小鄭來說已經很不錯。

小鄭覺得自己還是很優秀的,可是當來到一個星期之後,小鄭就感到了自卑,作為一名普通本科畢業的學生,周圍的同事都是國內重點大學碩士博士,甚至有海外的留學經歷。

每次自我介紹都是一種煎熬,小鄭發現整個公司就自己學歷最低,感到了一些自卑。想著通過努力工作來表現自己,雖然自己不是名校畢業,不是碩士博士,但是自己依然能幹得出色。

但是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努力之後,

小鄭發現自己的升遷並不順利,學歷制約了自己的職場之路,感到煩惱和無助。

讀書學習、塑造自我!學歷是升職加薪的“敲門磚”,差距難以彌補

為什麼現在的學歷差距難以彌補呢?

1.思維方式不一樣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但是總會有不一樣的學生,比如說那些成功的大佬們,即使沒有很好的學歷,但是依然有超級厲害的思維。但我們這裡說的是絕大多數人,畢竟普通人還是比較多的。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要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呢,就是慢慢讓你的思維一點點的成長,成長出自己的思維。好的學校為何是好學校,就是有相當多的教授,這些教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良好思維,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讓學生們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式的思維,稍微一點的點撥,都可以受用一生。

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當老師,給你上課,你的感受和思維方式對比一個普通老師給你上課的時候,你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那是不一樣的,可能諾獎老師給你一種新的思考方向,幫助你在人生中使用。

本科、碩士和博士,在生活中對於問題的看法,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本科就是使用知識,碩士博士就是在使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擴展,用途不一樣,所使用的思維工具就不一樣,看到的問題角度不一樣,最終提出的方案也就不一樣。而這些思維方式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都是在指導之下經歷過大量的訓練,即使以後想要彌補,也是很困難,沒有那種條件和環境。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接觸到諾獎老師這種級別的存在。這種受用一生的點撥,可遇不可求,但是在名校就讀獲得的概率會很大。

讀書學習、塑造自我!學歷是升職加薪的“敲門磚”,差距難以彌補

2.環境塑造不一樣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這種校訓下,清華大學肯定有其自身的環境,有其不一樣的清華大學獨有的一份氣質。

這種氣質不僅僅在校訓八個字中,而是深深充斥著整個清華大學的校園裡面,影響到整個小學的一草一木,影響到學校的學風,影響到老師的課程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這種環境塑造下的學生帶有學校的部分氣質,這種氣質,如果不是長時間在此學習的話,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即使孩子努力去彌補,也是很難帶有這種氣質。

每個學校都會有一種學校的氣質,這種氣質是學校獨有的,並傳染給學子。

讀書學習、塑造自我!學歷是升職加薪的“敲門磚”,差距難以彌補

3.人脈關係

不得不承認,如果有個很好的學校或者高層次的學歷,遇到的同學就是自己的人脈。可能去一個大公司或者好單位,面試你的人力資源官或者項目組經理,就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學長或者學姐。

對於一個學校出來的師弟或者師妹,多少會有情感的傾斜,畢竟是一個學校的,有這層關係在這。而且師生同僚關係,是親屬之外的一個非常有用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官場,同學師生關係那可是最重要的。

雖然現在網上有很多人,都提倡學歷無用。但實際上,學歷本身,還是一塊非常可靠的敲門磚。如果沒有這塊敲門磚,想要打開很多大門,往往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