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毛澤東親自率隊衝鋒,“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都知道,毛澤東是不拿槍的統帥。哪怕是在紅軍初創時期,毛澤東也極少拿槍上陣。

但這一仗,是紅軍下井岡山之後的非常重要之戰,是紅軍扭轉失利局面擺脫被動的關鍵之戰。因此,毛澤東不但親自提槍,還親自“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

這一仗,就是紅軍剛下井岡山之後不久發生的大柏地戰鬥。

這一仗,毛澤東親自率隊衝鋒,“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餘人從井岡山的茨坪出發,向著廣闊的贛南地區進軍。由於脫離原有的根據地,加之國民黨軍追兵跟得又很緊,致使紅四軍的作戰打得都很艱難,帶有很大的流動性和被動性。正如毛澤東後來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所說:“沿途都是無黨無群眾的地方,追兵緊躡其後,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為我軍最為困苦的時候”。

由於國民黨軍輪番窮追,而紅軍離開根據地又耳目閉塞,使得紅四軍下井岡山以來連戰不利。此時,急需打一場勝仗來擺脫被動局面,來鼓舞部隊的士氣。

綜合戰場上的各種敵情,最終毛澤東和朱德決定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打一場伏擊戰,主要作戰決心是:將“追剿”軍第十五旅旅長劉士毅的部隊作為殲敵目標,利用大柏地十餘里長峽谷的有利地形,佈設一個長形的“口袋陣”,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寧都的道路兩側的高山密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誘劉士毅部進入伏擊圈。

根據毛澤東和朱德的部署,紅軍各部很快便分別進入預設陣地。考慮到這是紅四軍主力下山後的最關鍵一仗,因此,從毛澤東、朱德到各級指揮員,思想上都高度重視,組織上都非常精心。

這一仗,毛澤東親自率隊衝鋒,“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按照預定作戰計劃,紅軍一部果然把劉士毅部的兩個團誘進了“口袋陣”。此時,我伏擊的各部紅軍開始向敵軍發起猛烈進攻。敵人突遭這一襲擊,陣腳頓時大亂。紅四軍指戰員們們乘勢迅猛出擊,勇敢投入戰鬥。《毛澤東傳》這樣記載道:

“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這時也提槍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鏖戰至第二天下午,才全殲被圍敵軍,俘虜正副團長以下八百餘人,繳槍八百餘支,水旱機關槍六挺,劉士毅旅殘部潰退贛州。這是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打了這個勝仗,整個局面頓時改觀。紅四軍擺脫了被動局面,取得了作戰的主動權”。

對於這一仗,陳毅後來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這樣說道:“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得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大柏地戰鬥,雖然規模不算大,雖然戰果不算多,但他的意義和影響還是很大的。對於新生的紅軍來講,對於離開根據地作戰的紅軍來講,在當時的情況下打成這樣的一個伏擊戰,從而改變被動的局面,著實不易。

特別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很少摸槍的統帥毛澤東,在這場戰鬥中“親自提槍率隊衝鋒”,更是給這次戰鬥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仗,毛澤東親自率隊衝鋒,“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主要參考資料:《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陳毅文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