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毛泽东亲自率队冲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都知道,毛泽东是不拿枪的统帅。哪怕是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也极少拿枪上阵。

但这一仗,是红军下井冈山之后的非常重要之战,是红军扭转失利局面摆脱被动的关键之战。因此,毛泽东不但亲自提枪,还亲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

这一仗,就是红军刚下井冈山之后不久发生的大柏地战斗。

这一仗,毛泽东亲自率队冲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出发,向着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由于脱离原有的根据地,加之国民党军追兵跟得又很紧,致使红四军的作战打得都很艰难,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和被动性。正如毛泽东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所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为困苦的时候”。

由于国民党军轮番穷追,而红军离开根据地又耳目闭塞,使得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连战不利。此时,急需打一场胜仗来摆脱被动局面,来鼓舞部队的士气。

综合战场上的各种敌情,最终毛泽东和朱德决定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打一场伏击战,主要作战决心是:将“追剿”军第十五旅旅长刘士毅的部队作为歼敌目标,利用大柏地十余里长峡谷的有利地形,布设一个长形的“口袋阵”,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的道路两侧的高山密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诱刘士毅部进入伏击圈。

根据毛泽东和朱德的部署,红军各部很快便分别进入预设阵地。考虑到这是红四军主力下山后的最关键一仗,因此,从毛泽东、朱德到各级指挥员,思想上都高度重视,组织上都非常精心。

这一仗,毛泽东亲自率队冲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按照预定作战计划,红军一部果然把刘士毅部的两个团诱进了“口袋阵”。此时,我伏击的各部红军开始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敌人突遭这一袭击,阵脚顿时大乱。红四军指战员们们乘势迅猛出击,勇敢投入战斗。《毛泽东传》这样记载道:

“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这时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鏖战至第二天下午,才全歼被围敌军,俘虏正副团长以下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水旱机关枪六挺,刘士毅旅残部溃退赣州。这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打了这个胜仗,整个局面顿时改观。红四军摆脱了被动局面,取得了作战的主动权”。

对于这一仗,陈毅后来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这样说道:“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得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大柏地战斗,虽然规模不算大,虽然战果不算多,但他的意义和影响还是很大的。对于新生的红军来讲,对于离开根据地作战的红军来讲,在当时的情况下打成这样的一个伏击战,从而改变被动的局面,着实不易。

特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很少摸枪的统帅毛泽东,在这场战斗中“亲自提枪率队冲锋”,更是给这次战斗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仗,毛泽东亲自率队冲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主要参考资料:《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陈毅文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