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基層政府要接地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深水區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幹部隊伍的工作作風有了根本好轉,社會風氣有了明顯改變,老百姓的精神風貌有了較大提升,基層政府在落實中央決策部暑上充分發揮出了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存在的不足。有的基層政府缺乏認真調研,雖然想好心辦好事,但舉措很奇葩,費事費力不說,還引來老百姓一片罵聲。

比如辦公用房的整治,上級要求科級幹部不超13.5平米,本意是要杜絕幹部貪圖享樂、搞特權。原先的辦公樓大多是每間15一18平米,那兩人一間辦公室不就不超標了?可有的地方普遍不這樣做,非要大興土木,把原辦公室隔出去一塊,仍然一人一間。難道個科級幹部兩人有多少不能見人的事就不能在一個辦公室辦公?這得花老百姓多少血汗錢呀?前段時間有幾個上訪的,到了一個部門一看見辦公室的樣子就破口大罵,"花不心疼的錢,你們瞎折騰吧"。

還有個地方,為體現扶貧工作的紮實,方便上級檢查,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醫保部門每人開具一個參保證明,在村委會存檔。村裡對此很反感,縣鄉醫保系統都聯網,每家都有醫保證,參保情況記載得很清楚,村裡有花名冊,還有必要再開證明嗎?是怕造紙廠過不去嗎?村裡對此很牴觸。

最近還有基層單位向社會承諾,本單位不休禮拜天,中午不關門,方便老百姓辦事。聽後我不禁擔憂起來,這事確實是好,老百姓肯定擁護,但怎樣能很好的堅持下來呢?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人員也不充足,一下子取消禮拜天,工作人員家裡就沒老人沒孩子?家裡沒點事?短期可以克服,長期怎麼合理安排工作人員請假?就中午辦公而言,我認為也就是個形式,機關事業窗口單位普遍未實行櫃員制,假如有老百姓中午來大廳辦居民養老,可中午值班的是負責工傷保險的工作人員,這怎麼辦理呀?總不能都不回家吃飯吧?

單位既然承諾了,老百姓就有期盼,如老百姓在辦理中又讓這樣等那樣等的話,單位雖然是好心,但老百姓又該罵娘了。希望後續措施一定跟上,比如編制的問題,人員的問題,儘快施行櫃員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