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薄弱村”摘下“貧困帽”


讓“薄弱村”摘下“貧困帽”


  家住硼海鎮掛鐘嶺村的張元鋼高中畢業就從事運輸行業,多年的打拼不但讓他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更是開闊了他的眼界。與發展好的鄉鎮、村比較,他感覺掛鐘嶺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抱著為家鄉、為村民做些事情的想法,他參加了村“兩委”換屆,並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上任伊始,張元鋼連辦公場所都沒有。

  張元鋼上任後,首先保證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村務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對重大村務全部履行“四議一審”兩公開程序,極大提高了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其次是通過組織義務勞動檢驗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每年組織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集中維修村路、義務環境衛生清理,黨員和代表責任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上黨課、黨員活動、黨員年終評議等方式,提高黨員思想覺悟,促進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張元鋼剛上任時,有兩條村組路狹窄崎嶇,影響村民出行,要想修建兩條村路,需要大量資金,村裡無法解決。張元鋼不等不靠,自己和另外幾個司機義務出動運輸車輛,組織黨員和群眾對兩條12公里長的道路進行維修鋪墊,改善了村民出行環境。同時,他積極主動向上級申報建設規劃,在他的任期中共建成小型橋樑3座,修建組間路水泥路面5公里黑色路面6公里,改建了南股河大橋,徹底解決了46戶,187人出行安全問題。

  要想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發展產業是必由之路。他先後組織村民與裕源山奇和瑞利食品兩家公司合作發展訂單產業,村民產業發展意識不斷增強。他還利用閒置的村小學校舍招商引資,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共建成冷庫400平,食用菌生產棚11棟。使全村香菇生產農戶效益大大提高。為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自己投入資金40多萬元,購買可繁殖母牛50頭,帶動全村40多戶農民發展該產業,戶年增收10000元左右。

  在張元鋼的帶領下,到2018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118戶、380人實現脫貧,村裡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俗話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張元鋼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他被群眾推選為縣人大代表。

記 者 劉雅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