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中國人大多都好面子,很多時候,我們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作品。迫不及待地向別人展示,希望所有的讚美如潮水一般湧來,我們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和麵子。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成就誰,更不是為誰爭光。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參與這個生命的成長,而參與意味著付出和欣賞。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在你覺得孩子“丟你臉”時,其實是你讓孩子失去尊嚴。

一、不要讓孩子給你掙“面子”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小孩子玩耍時,一個孩子唱著歌,得到了大人們的讚美,別的家長看見了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活潑的孩子會依照大人的意願去唱歌跳舞,把輕鬆的聚會變成了歌舞比賽。但是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或許是情緒不佳,或許是出於叛逆心裡,就是不想聽從大人的話去唱歌。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快唱一個,不然媽媽不高興了”,“你這個膽小鬼,一點用都沒有”,“這孩子就是這麼上不了正席”……父母數落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笨、不會唱。事實是,沒有人關心你的孩子會不會唱歌,你跨不過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恐怕世界上只有人類這種會思考的動物,有著如此強烈卻往往不自知的攀比心,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優秀的,因為這常常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二、太好面子,很容易坑了孩子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中國有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低自尊“,低自尊的人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不如別人,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去擁有美好的事物。

有研究證實,低自尊與童年的經歷有關,特別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條件的,比如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父母才會給予關注和表揚;反之,就得不到他們的關愛。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使優秀,也很可能覺得不開心和格格不入,畢竟,他們從未享受過真正的愛。

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能做的,其實很有限。愛面子沒有錯,但切不可因此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困住孩子的腳步。

請記得,孩子不是你的一枚戒指一條項鍊,他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成就誰的成就感,更不是為誰爭光,淡定地面對孩子為我們“丟臉”的時刻,是父母向尊重孩子獨立人格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父母好面子,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情商對於人的重要性,李玫瑾認為情商與智商不同,孩子的智商往往是天生註定的,而情商更多的來自於後天的培養。

想購買的家長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雛鷹”的翅膀,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