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說起人類物理學最輝煌的年代,我總是想起那張群星璀璨的照片——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這次參加會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在人類的物理學史裡面舉足輕重。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玻爾、洛倫茲、薛定諤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們的光芒也照耀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個時代的光輝歲月。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合影

1、索爾維會議的背景

索爾維其實是一個人的名字,是一位實業家,因發明了一種制鹼法而致富,這種方法沿用至今。索爾維制鹼法是將海水與石灰石混合,進而產生碳酸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蘇打。蘇打可以將水軟化,使硬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沉澱析出,因此,減少了汙垢的形成。相比於鹼液的強腐蝕性和危險性,蘇打溫和的多,它可以用來降低食物的酸性。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索爾維

索爾維熱衷於慈善事業,他將自己的財富獻給了科學,為物理界的傑出人士創辦了影響深遠的索爾維會議。據說他後來還提出了一種與物理實驗和理論都扯不上關係的有關引力和物質的荒謬理論。儘管物理學家們對他的理論不屑一顧,但對他舉辦的會議卻是趨之若鶩。

2、原子核往事

首屆的索爾維會議是在1911年10月份舉行,主題是“輻射與量子理論”,在首屆會議之前,盧瑟福剛剛完成了α粒子散射實驗,這個實驗表明原子內部有一個密度極大的原子核,電子將它包圍起來。盧瑟福在實驗中發現,帶電的α粒子在轟擊金箔後會反射回來,這表明α粒子遇到了一塊密集的帶電區域。然而盧瑟福在1911年索爾維會議上卻對此隻字未提。

居里夫人也出席了這一次會議,當時她與盧瑟福有同樣的發現,只是途徑不同。居里夫人意識到放射性元素與它的化學性質無關,她說:“放射性與之前觀察到的現象無任何關聯。放射性似乎來自原子內部的深層區域,這塊區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感受範圍和觀測範圍,除非是在原子能量釋放的那一刻。”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盧瑟福與居里夫人

盧瑟福作為聽眾,意識到他的α粒子散射實驗已經準確地驗證了這一點。但是他依然沉默不語。如今,盧瑟福成了原子核的發現者,他通過無可辯駁的實驗證明了原子核的存在。同樣,居里夫人在她所專攻的領域內,通過革命性的實驗闡明瞭放射性現象的本質。最終兩人都為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各自贏得了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

3、

偉大的“玻爾-愛因斯坦論戰

1927年的10月布魯塞爾鮮花盛開,紅葉飄零,秋意盎然,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在此召開。這一屆的索爾維會議可能是最著名的一次,是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物理學盛會,群賢畢至,濟濟一堂。我們從上面的這張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眾多閃著光芒的名字,他們就好像是各路英雄豪傑身懷絕技,帶著自己的獨門法寶,精神抖擻的應邀而來。參加這次會議的29人中有17人獲得或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合影

這次會議的帶頭人是愛因斯坦和玻爾。愛因斯坦那時不再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定理”抱有幻想,聲稱“上帝不會擲骰子”。對此,玻爾曾回應道,“愛因斯坦,不要再告訴上帝應該怎麼做!”玻爾在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然而,這並不是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唯一一次發生口角,關於物理定律的兩種不同解釋是他兩人間分歧的最大來源。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佈的調查顯示,玻爾的理論觀點佔據了上風。據稱,玻爾和愛因斯坦在工作方面有很大分歧,在一次爭論中玻爾還呵斥愛因斯坦道:“愛因斯坦,不要再告訴上帝應該怎麼做!” 這一爭論被稱為玻爾-愛因斯坦論戰。

這張第五屆索爾維國際會議經典照片,經過瑞典藝術家桑娜·杜拉韋上色,重新煥發出活力。看著那些精緻的老式西服,一張張熟悉的偉大臉龐,還有那地面上的秋天落葉,書上記載的故事彷彿重新顯現在我們眼前。作者收藏了這張照片的彩色高清版,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HACK實驗室”,發送“索爾維”自動獲取。

4、

第一位參加索爾維會議的中國人

索爾維會議的規格非常高,幾十年來都沒有中國人參加,直到1982年的第18屆,楊振寧才受邀參加。其實楊振寧在1957年35歲的時候(當時是中國國籍)與李政道一同憑藉“宇稱不守恆”就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物理學的地位可以排進前十,可與愛因斯坦、牛頓等大咖一較長短,其研究成果為科學的進步奠定基礎,可惜許多人只是關注他年輕的老婆。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李政道與楊振寧

5、總 結

某種程度上來說,索爾維會議就是我們中國武俠小說裡的華山論劍,這些前輩們給我們留下了光輝的科研成果,這些的成果使我們在很多領域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使我們人類一步一步走向了科技文明的遠方。同時他們還留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對真理的執著、對精確度以及準確性的追求。

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