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雖然我年紀輕,但就是想為老百姓做點事。”匯川區高坪街道學堂堡社區“一站三中心”負責人羅超的這句話說得真切。

羅超是一名90後黨員,2019年7月取得碩士學位後從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油氣儲運工程專業順利畢業。畢業前,他在參與校招時,已與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貴州)有限公司簽訂了三方協議,但心中時刻想著要為民服務的他最終還是選擇放棄這份不錯的工作,考取高坪街道選調生,隨後在街道的安排下來到學堂堡社區工作。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不管是在遼寧上學,還是在廈門中科院客座學習期間,我的導師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為群眾服務。在他們的影響下,我選擇走進社區,走到脫貧攻堅一線,盡我所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盡一份力。”羅超說。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到社區後,羅超在社區的安排下負責該社區黨建工作,穩中有進,一切都非常順利。

今年初,因受疫情影響,有的群眾無法返崗,生活出現困難,促進社區群眾就業成為當務之急。

時間緊、任務重,憑著“一定要解決好群眾就業問題,不能讓群眾返貧”的堅定信念,羅超頂著壓力接下了這份工作。“搬遷群眾要穩得住,就業是關鍵。只有解決了大家的就業問題,群眾有了穩定收入,生活不愁,他們才能住得下來。”羅超說。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接過幫助群眾就業的工作,羅超便與社區網格負責人一同開啟了“跑跑”模式。

瞭解搬遷居民勞動力情況、安撫群眾焦躁不安的情緒、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就業意向及培訓願望等信息……羅超一家一家走、一項一項記,並按照“一戶一冊,一人一檔”要求做好資料歸檔,為接下來推薦群眾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只有基本情況清、就業願望清、培訓願望清,才能對症下藥。”羅超告訴記者,摸清群眾就業意願後,社區便定下“培訓與就業同步”的工作基調。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根據市場需求,羅超利用就業創業服務站、家政中心、護理中心、勞務中心“一站三中心”,有針對性地為社區群眾提供培訓和就業服務,目前已完成467名搬遷群眾的就業培訓工作,綜合素質教育及感恩勵志教育2609人。

走進社區就業創業服務站,記者看到,各種找工作二維碼、招聘信息隨處可見,一張張招聘信息單整齊擺放,服務站裡的電腦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近期企業招聘信息。“社區群眾不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線上查看招聘信息,還可通過服務站設置的招聘信息欄翻閱紙質信息,查看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職位。”羅超說。

記者瞭解到,這些招聘信息的由來,都是作為社區“一站三中心”負責人的羅超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蒐羅而來。查找招聘信息、研究企業招聘條件、比對群眾就業意願,如發現適合社區群眾的崗位,便立即與雙方對接,落實就業。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記者在位於學堂堡社區旁的遵義依萊潔洗滌批發有限公司打包區看到,社區居民史開利正將一桶桶洗衣液裝桶打包。

“年前她在林達·美食街一家餐館上班,今年受疫情影響,一直閒賦在家。”羅超告訴記者,在與社區網格人員進行就業意願臺賬登記工作時,史開利表達了自己的就業意向,羅超也與同事關注著她的就業情況。

在遵義依萊潔洗滌批發有限公司向社區發佈招聘需求信息後,羅超立即與史開利取得聯繫,並推薦其到該公司上班。

“4月10號過來上班的,現在剛開始還有點不太熟,不過都在慢慢變好。”說起羅超這位“職業經理人”,史開利開心地說,“現在工作比較輕鬆,每個月有2000多塊錢的工資,補貼家用完全足夠,都是多虧了他嘞。”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當天,記者還隨羅超及網格負責人來到社區居民徐庭梅家,瞭解其在家就業情況。記者獲悉,徐庭梅也是通過羅超找到了一份在家就能完成的工作。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現在一天能穿好多把電子線哇?”羅超問。

“一天要給兩個娃兒煮飯,陪她們做作業,大概可以穿10把左右。”看著一旁兩個女兒做作業,徐庭梅與羅超閒聊著。

據介紹,在前期摸排中,羅超得知徐庭梅因要照顧兩個上小學的女兒尚未就業,便立即向她推薦了社區引進的電子加工企業,讓她將需要穿的電子線拿回家完成,既能照顧家中孩子,又能解決其就業問題。

“多虧了羅超他們關心,剛開始幾天還穿得比較慢,現在已經比較熟練了。”說著,徐庭梅手上的電子線穿得更快了。

這個研究生當起了搬遷群眾的“職業經理人”

據悉,學堂堡易地扶貧搬遷點共安置有1270戶5202人,其中16歲到59歲的群眾有3225人,包含有勞動力人員2457人。目前通過落實“六個一批”措施,已就業2402人。

“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好‘一站三中心’的功能作用,幫助更多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身擔重任,羅超話語堅定。


記者:周麗 劉鬆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