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

———趙樸初

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靈山勝境座落於風光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景區,擁有當前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展現當代佛教文化、佛教藝術建築的景觀群和藝術珍品。標誌性景點為88米高神州第一大佛――靈山大佛,建成時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立佛像。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會首先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長約40米,最高處達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淨琉璃”七個大字,寓意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淨美好。而面向勝境那面 “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讚譽和殷切的期望,“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照壁對面,柔美的“五明橋”橫跨玉帶河上,精美的漢白玉橋身凸顯典雅、古樸。 “五明”分別為內明、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你可以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不同的願望。

走過五明橋,便可見一座氣勢恢弘,莊嚴而不失精美的“勝境門樓”。門樓糅合徽式建築之古樸端莊,北方皇家建築之雄偉大氣以及藏式建築之鮮明活躍風格於一體。正門懸掛 “靈山勝境”匾額亦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門樓反面,另一梵文書寫的“靈山勝境”匾額,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羨林教授親筆題寫。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據說,“靈山”之稱源於唐朝初年玄奘法師從天竺(印度)取經回國,遊歷東南經過無錫,見馬山層巒叢翠、景色秀異,謂“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遂將馬山賜名為“小靈山”,此後,玄奘大弟子窺基法師就在此始建小靈山寺(宋時改名為“祥符禪院”),歷經滄桑變遷,至97年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恢復祥符禪寺、得趙樸老支持、有茗山法師首任方丈,小靈山的千年古剎不僅恢復重光,且建成了高達88米的中國第一大佛,小靈山也達到千餘年來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這方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出“靈山勝境”門樓,就正式進入了佛國勝境。在開始佛文化旅程之前,請先去靈山“洗心池”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通常有成語說“洗心革面”,意思是徹底改變自己、重新做人。而佛教的“洗心”不是從品性的角度,而是注重從心靈智慧出發。佛教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本來是清淨光明,尤如明鏡,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和困擾越來越多,就好像一面潔淨的鏡子有了塵汙,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徹萬物了,所謂“心性本淨,客塵所染”。通常意義的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靈恢復本來的清淨光明,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達到真正的覺悟。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淨化心靈之後,面對我們這兩隻長1.2米,寬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足跡。據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寂滅時,於印度摩揭陀國留下腳印,並對其弟子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日後,信眾便以佛足作為膜拜之聖物。靈山的佛足並非憑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據: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玄奘走過釋迦牟尼成道的足跡一一隆重膜拜,並將圖案帶回中國,呈給唐太宗,後奉旨按圖刻石供奉。據傳說,佛足印的大小會根據禮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現不同的變化,有幸看見如此大的佛足,說明福德和佛緣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華宮也保存著刻有釋迦牟尼足跡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師當年在所刻的佛足石複製而成的。

靈山五智門又名“智慧之門”,是目前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門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穿過智慧之門,便踏上了“菩提大道”。大道兩邊種植有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曆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又因佛祖釋迦牟尼當年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在佛教中即是覺悟之意,“菩提大道”又被稱為“覺悟之道”。道邊上的不斷雲紋,諧音是“不斷運”,走一走寓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走過菩提大道,文化園區主體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氣勢磅礴、蔚為奇觀,重現佛經中佛祖誕生之時祥瑞異相。開啟時,當《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順時針環繞一週,隱喻“花開見佛”、“佛光普照”。蓮花每天定時開啟五次(10:00 、11:30 、14:00 、15: 15 、16:30),開啟時,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高達三十多米的弧形水柱,當這九股水柱直衝天際轟然交匯沐浴佛身時,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水體百媚千姿……這一神奇的動態景觀正是依據佛經中所記載佛祖出生時的故事建造而成:據說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下來就不同於常人,他能走路會說話,不用旁人扶持便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腳下就湧現出一朵朵蓮花來,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天下,為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了九條龍噴出淨水為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佛祖。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重12噸,高7.2米。蓮花座下為獅子鼓,在佛教象徵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人。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在“九龍灌浴”噴水即將結束時,四周八組鳳凰口中將會噴出72道涓涓細流,在佛教稱之為“八功德水”,據說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水是經過引自德國的淨化器完全淨化,可以放心飲用,飲用此水還會保佑你身心安樂,福慧雙收,平安吉祥。不要錯過吶!

廣場四周是安放有108只轉經筒的轉經廊,供我們一路“轉經”。轉經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經一週等於讀誦“三藏”一遍,功德無量。“轉經”的本義是讀誦佛經,然而考慮到有些朋友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在平時誦讀經文,於是設置了這樣的轉經廊。可以趁此機會來轉一轉經筒,就如同把轉經筒內的經文誦讀一遍,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108個轉經筒全部轉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文,功德百倍,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展現的是佛祖“降魔成道”的過程。可能會發現佛祖顯得有些憔悴,這是因為佛祖剛剛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但仍沒有悟出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行,到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汙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之後,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了”。佛祖在樹下靜思七天七夜,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有關享樂的誘惑、財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以及惡勢力的威脅一齊襲來。佛祖不為所動,最終把它們一一降服,終於得道成佛。對於每個人而言,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堅定信念,戰勝自己,才能有所成就。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來到開闊宏偉的阿育王柱廣場。四根經幢中間高聳的石柱就是“阿育王柱”。為什麼叫“阿育王柱”呢。這就要從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說起。他比我國的秦始皇還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話,那麼阿育王就統一了整個印度。我們知道,統一一個國家難免要經歷很多的戰爭。在阿育王年老時他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殃及無數生命,於是便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並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全國各地豎立這麼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文以此來弘揚佛法。所以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創建了佛教,那麼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

這根整料雕刻的阿育王柱,通高16..9米,直徑1.8米,重達200噸,用於手工雕鑿的小榔頭就可以用5噸的卡車裝一卡車。因此,無論從高度、重量、價值,還是堅固方面,都遠勝印度現存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大陸上罕見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稱“中國第一柱”。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徵著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廣場左側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達11.7米,相當於三層樓房的高度,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千輻輪直徑2米,總重量達13噸。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複製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令眾生無畏無懼。對比如此龐大的手掌,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既然有幸來到靈山勝境,不妨帶著美好的心願去摸摸佛手,讓大佛驅除煩惱,保佑一生平安。

右側的大型青銅藝術珍品名為“百子戲彌勒”,它高3米,寬7.8米,重9噸。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實證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走過分別代表自覺修行的普渡橋、大徹大悟的大覺橋和懂得報答恩情的慈恩橋即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正對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門。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為什麼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為佛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其實現在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並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

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義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說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裡設置有 “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由安徽蕪湖造船廠鑄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因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聽到鐘聲能解除煩惱,增長智慧。

接下來氣勢雄偉的建築,則是寺廟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一匾為樸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走進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位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後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徵,兩旁邊的抱聯,是由原方丈茗山所題寫的,“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像。

杏壇廣場有一棵古銀杏,那是祥符寺悠久歷史的見證,植於唐貞觀年間,此樹姿態各異,樹乳累結。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人們都說這棵樹是鎮寺神樹。據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次遭到雷擊,主幹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巨蟒平時不出來,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從樹上游下來,悄悄地繞寺一週,然後返回樹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為祥符禪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們認為青蟒是神蟲,到寺內進香後,一定要到古銀杏樹前燒香磕頭。寺裡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 巨蟒便在樹內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採摘之苦。後來有遊方僧人說青蟒是青龍山山神。

要參與“平安抱佛腳”,需要登上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雲道”。登雲大道一共218級,共分七個平臺,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因此登上登雲大道也是一種修行。登雲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這裡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把大佛建在這裡呢?

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1994 年無錫市及馬山區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後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重視,親自前來考察,並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為這裡位於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加上這裡地理條件優越,坐北朝南,面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後,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意義看,靈山大佛不僅屬於無錫,而應該是屬於華東,屬於全中國。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著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抱過佛腳,從樓梯下到中層隨喜堂,堂內可博覽佛教法器,欣賞佛教詩畫,聆聽佛教經典,還可參加祈願貼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動。上層萬佛殿內,供奉有近萬尊靈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萬佛朝宗,氣勢恢弘。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願靈山大佛給大家帶來靈氣、福氣、運氣!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