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洪湖市,是荊州下屬的縣級市,以境內的大湖:洪湖而得名。洪湖市面積2519平方公里,而洪湖的面積就有413平方公里,一個湖佔到全市的六分之一。

因此,洪湖很多鄉鎮基本都圍繞洪湖,整個洪湖市可以稱作江南水鄉,很多鄉鎮也可以稱作水鄉。但是有一個鎮,卻可以稱作是水鄉中的水鄉。

這就是位於洪湖北岸的沙口鎮。

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水鄉沙口

沙口鎮位於洪湖市區偏西位置,大湖的北岸,鎮區距離湖面只有2.5公里。全鎮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5.1萬。

2019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0.7億元,上繳稅收收入350萬元,跟周邊的工業鄉鎮如府場、曹市等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購買力還較為強勁。

由於沙口鎮的耕地面積和養殖面積大致差不多,又沒有工業基礎,因此糧食及水產就成為鎮內的兩大支柱。

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洪湖市因擁有大湖和長江,號稱水鄉。但沙口鎮緊挨大湖,湖岸線30多公里,鎮內還有近10條河流縱橫交錯、河湖港汊星羅棋佈,因此沙口鎮又稱為:水鄉沙口,就是水鄉中的水鄉。

水鄉成就了沙口養殖大鎮的地位。全鎮放養水面7萬畝,養殖水面比耕地還多,漁業產值近7億元,形成蝦、稻、蟹等多重支撐的農業體系。

曾經是中國再生稻第一鎮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而兩湖地區的江漢平原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因為江漢平原氣候適宜、水資源豐富,種植水稻再合適不過了。

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為提高糧食產量,有一種再生稻技術。就是一茬收穫後,水稻會重新發芽,種一茬、收兩次。這樣便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水稻產量。

2019年全鎮糧食生產總量53235噸;沙口鎮的耕地面積4萬多畝,其中再生稻面積就有3.73萬畝,覆蓋率達90.1%,比去年增加1500畝,佔任務100%。

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沙口鎮在2016年之前是全國再生稻第一鎮,由於受耕地面積的限制。後來再生稻技術的普及,各地紛紛開始試種,近年來沙洋縣毛李鎮以超過7萬多畝的種植面積,超過了沙口鎮成為全國再生稻第一鎮。

但沙口鎮董口村,無論是種植時間還是種植面積,都業內毫無疑問的“中國再生稻第一村”。

湖北荊州洪湖市的一個鎮,位於大湖北岸,是水鄉中的“水鄉”

如今的沙口鎮,一方面大力發展:萬畝再生稻、萬畝蝦稻連作、萬畝河蟹和萬畝水生蔬菜等四大產業;另一方面還積極爭取資金建設水產交易大市場,擴大水產品影響力。

隨著環洪湖大旅遊的開發,沙口也必將成為一個更加美麗的水鄉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