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四診法”有效化解信訪問題

紅網城步站4月15日訊(記者 饒興軍 通訊員 何楠)4月15日上午,從城步苗族自治縣信訪局獲悉,該縣針對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信訪逐步增多的趨勢,採取“四診法”有效化解信訪問題,今年已接待來訪群眾41批144人次,對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均在第一時間進行接談、答覆、交辦和督辦,對辦理結果及時進行反饋和回訪,群眾滿意率達100%。

信訪工作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群眾來訪接待工作,摸索總結了“望、聞、梳、導”接訪四診法,有效地化解了一大批信訪問題,減少了矛盾上行和越級信訪。

“望”其形,通過觀察其穿著、外貌和神態,判定其身份和閱歷。一個人的身份和閱歷直接決定著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他的訴求表達方式和利益追求也不同;就算是同一個訴求,他們的側重點也會不同。通過細緻觀察信訪人的行為舉止、情緒變化等外在表現,挖掘信訪人的性格特點,確定不同接訪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不斷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近年來,該縣一直推行每個工作日安排一名縣級領導坐班接訪工作制度,縣委書記羅建南要求每名縣級領導幹部都要掌握熟練的接談技巧,要把群眾的合理訴求依法及時就地化解,絕不能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聞”其言,通過傾聽接談,瞭解其來訪的目的和反映的問題。在接訪中,不論來訪者的態度好壞,要始終堅持當個忠實的聽眾,以平和親切的態度,耐心聽取信訪人的訴求,並詳細作好記錄,以便準確把握來訪者反映的訴求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傾聽民意中用尊重贏得對方的信任,努力架好乾部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4月3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鄧安華在接待儒林大道臨街門面30餘名個體經商戶來訪時,面對來訪群眾七嘴八舌,鄧安華耐心傾聽後,明白他們的真實目的是想要政府出面協調減免他們部分門面租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於是和他們談起了疫情防控工作,疫情來襲,各行各業均受影響,小困難和大困難,小損失與大損失,國家和政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小困難要靠自己來克服。當然,各級人民政府也在出臺各類政策,支持企業得工復產,全縣經濟回暖需要一個過程,大家一定能度過難關的。一席話說到群眾心坎裡了,來訪群眾表示對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理解。

“梳”其事,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幫助來訪群眾理清思路,梳理出主要訴求。來訪群眾來自不同的階層,生活習慣、文化層次、價值取向千差萬別。有的來訪者將不同的訴求進行捆綁,主次不分;有的來訪者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扯著上訪的旗子以期達到個人的目的;有的來訪者反映的問題明明三級終結了,仍要不斷地重複上訪。通過耐心仔細的傾聽,迅速從繁雜的信息中梳理出問題線索,運用群眾熟悉、樂於接受的方式溝通交流,進一步掌握真實情況。該縣金紫鄉三江村以陽某為代表的十九組村民多次赴省進京越級集體上訪,反映由於國防建設徵地等原因導致村民人均耕地面積過少,生產生活困難的問題。這一矛盾既影響到軍地關係,又關係到全村的脫貧退出。經過梳理,該群體越級上訪的焦點是國防建設徵地導致當地群眾耕地面積過少,生產生活困難。縣信訪聯席會議在聽取責任單位情況彙報的基礎上,採用多種辦法幫助該組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問題,這一突出矛盾得到了成功地化解。

“導”其情,通過引導、勸導幫助來訪群眾尋找信訪出口。部分信訪人把信訪看作是解決問題最便捷、最省錢的途徑,明明涉法涉訴的案件,卻不願意走司法程序。在來訪群眾心裡,信訪就是萬能的,只要來政府上訪反映了,政府就應該給我解決落實。2月24日,城步萬和小區30多位業主到縣群眾來訪接待中心反映,按他們與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合同規定,開發商早應交房,但開發商以各種理由搪塞,就是遲遲不能交付,要求給個說法。接訪工作人員在瞭解情況後告知來訪群眾,這屬典型的民事糾紛,要走司法途徑,並幫來訪群眾找出了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在法律法規面前,來訪群眾信服了,並對接訪工作人員的幫助表示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