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品行叫:純樸

也許是清明節越來越近,這段時間裡,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和對許多陳年往事的回憶,不斷在腦子裡飄來蕩去,提筆書寫,信手拈來全是這些,也算是對父母生前欠缺讚譽文字的補償和這離別十週年的追思吧!

有一種品行叫:純樸

記得在我讀小學時,農村人家裡經濟普遍困難,每天一個全勞IO分工,價值好的話是人民幣5角錢左右,還有一年竟跌倒了每天8分錢。這些錢中途根本無法兌現,只有到年底分紅,才能拿到那麼每家每戶少得可憐的10一20元,往往許多時候還拿不到手。現在說起來讓人笑掉大牙!每學期書本費和學費共計4元5角,想輕鬆拿出來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大家都捉襟見肘,誰也幫襯不了誰。好像有一年剛過年,學校催促學費,我看到父親在村南邊地裡打井,用軲轆往上提土,我喊了幾聲,他沒有聽見,在提著籠倒土時,他轉過頭來,我趕緊向他招手。他讓別人頂替自己一會,回到了家裡。在走上門前的小坡時,我看到46、7歲的父親有些吃力,也不太利索;在臉盆洗手時,變形的手指全是皸裂的血口子,沒粘貼膠布的地方,滲透出殷殷的血跡。我話到口邊,又咽回去,不好意思提要錢交學費的事。父親看出我的難言之情,直接了當的說:“是學校催學費了?我已想到了辦法。”說著從工具箱裡拿出螺絲刀和鉗子,走到了祖傳的大衣櫃前,動手將上面的銅飾品拆除下來,換上個鐵皮拉手。轉身騎著自行車去鎮上賣了5元錢,解決了家裡急需。每當看到那不協調的鐵皮拉手,我就想到衣櫃上的銅飾物件,是因為我交學費已賣身雜貨店了。

有一種品行叫:純樸

在我們結婚前夕,家裡要收拾房子,那時候農村流行用蘆葦扎頂棚,鋪上幾張席子。當時父親在貿易貨棧工作,每月36元錢,家裡花費太多,要買3一4張席子也需要一月的工資。我提議上面鋪層硬紙板,下面塞一層廣告紙,也沒有人去上面看,貨棧不缺包裝箱,一舉兩得,也節約了開支。鎮上距離家裡4公里左右,36年前不像現在的平坦水泥道,由鎮上回來一路上坡,還被雨水沖刷的坎坷不平。父親60的人拉著架子車,裝著滿滿一車蘆葦硬紙板和其他用品,吃力的往家裡走,當時我在外地打工。聽說拉到半坡時,實在不行了,父親只能用肩膀扛著車幫,用磚塊墊著輪胎,艱難的挪到坡頂,非常辛苦的回到家裡的。母親唸叨過多次:“別看那車東西不值錢,可拉回來不容易,你父親渾身疼痛了幾天。”從此,我很想為父母分擔點,記得那年借小舅50元的賬,過完年2一3月裡,我去山裡打工,在收麥季節給舅舅還上了,這都是後話。

有一種品行叫:純樸

我們的父母很艱難,在那個年代能養活我們成人已經很不錯了。做為兒女能做些什麼,又能做到些什麼,當你作為父母的時候,再好好體會為人父母的千辛萬苦吧。

有一種品行叫:純樸

張向榮,男,陝西富平人,1960年6月出生,曾供職於《經濟改革》、《現代企業》,《陝西工人報》、《新西部》雜誌社,任記者編輯20餘年,文章在多家媒體轉載發表。愛好寫作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