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職場潛伏心理學》一書對當今社會職場的剖析使我感悟頗深。舉個例子:現在企業招人最注重的是什麼?當然是學歷。

高學歷是一個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敲門磚,可是那些職場上的“老人”在離職以後即便擁有高學歷也很難勝任下一份工作。

為什麼想要離職呢?

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於那些五十多歲的人而言,辭職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比如無法勝任現在的工作、感覺壓力太大,想換一個輕鬆一些的工作,也可能是因為外在原因需要搬到其他城市。

可是離職以後他們就會發現,雖然工作了十幾年,他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同時還擁有高學歷,但是這樣的人才在找工作時仍會覺得很吃力。這是為什麼?

從心理學家角度看,原因有以下三點。

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一、學習新知識的速度較慢

進入一個全新的公司工作,肯定需要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瞭解新公司的環境。

可是五十多歲的人學習的速度遠比不上年輕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新崗位的工作效率。

其根本原因是他們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

英國的心理學家斯皮爾曼(C.Spearman)提出的智力二因素論(1904)中,把能力分為了“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兩種。


多數情況下,人在達到二十歲之後,流體能力的發展就到達了巔峰時期,這個年齡段的人具有強大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獲得抽象概念的能力,他們的學習能力十分出色。

而在三十歲以後,這種能力就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所以,五十歲的人無論是認知力還是思維方式,都已經比不上年輕人了。

這時,就需要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合理運用自己以往學習的知識以及通過人生閱歷獲得經驗,讓自己更加快速的勝任新職位。

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二、難以建立新的人際圈

管理心理學認為,人際關係和經濟收入對於員工所產生的影響的一樣重要的。

在英國,有一個煤礦研究所發生過一件事:研究所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採煤技術,本來會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可是後來卻發現整體效率都在變低。瞭解後才知道,是因為管理人員破壞了工人們之間的組合,也就是工作關係。

對此,心理學家梅奧提出了“社會人”這個假設,即所有人都有在社會活動中獲得樂趣的內心需求。

梅奧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員工工作更加積極,尤其是在公司的無形團隊中,彼此良好的關係會讓員工產生歸屬感。安全感以及集體榮譽感,並且會減少負面情緒的出現。這樣一來,工作效率自然會有所提升。

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可對於五十多歲的人而言,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年齡的差異會給你和其他同事產生“代溝”,使你難以和其他同事成為朋友並建立起親密關係。

所以,即使你有著很高的學歷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一旦離開了曾經的崗位,就很難融合進新的工作團體中了。


三、用人公司的培養成本

年齡始終是職場的禁忌。在公司的管理和組織中,人力部門會充分衡量公司得到的收益以及付出的成本,合理僱傭員工,使收入達到最大化。

所以,對於那些五十多歲的人來說,雖然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並且相對成熟圓滑一些,但是已經達到快要退休的年紀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急速下降。

且五十歲的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很難把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面,這些都會增加公司的培養成本,無法滿足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在50歲左右離開原崗位,將很難就業

在企業的管理中,不僅需要考慮員工的能力,也需要考慮生產效率。所以,在經過衡量後,多數人會認為讓五十多歲的人進公司的性價比低於招聘年輕人進公司的性價比,故而,就不會太接受五十多歲的求職者了。

當然,職場中也有特殊的情況存在,五十多歲的人在爭取高管職位時會比年輕人更具優勢,畢竟他們已經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大量的工作經驗。

即使你不得不成為一位五十多歲的求職者,你也不要灰心喪氣,一定要相信自己,保持虛心學習的態度。

金子在哪都會發光,五十歲的人同樣可以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