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新能源:用光伏譜寫沙漠的“錦繡前程”

文圖:王捧生


莽莽大漠,漫漫黃沙,人跡罕至,望不到頭的荒漠中幾乎沒有任何植被,乾燥的風沙時不時肆掠而起。

這是許多人想象中的沙漠寫照。然而,隨著光伏電站的進駐,沙漠的形象正在被改寫。在中國第七大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的庫布齊沙漠中,正泰新能源正在用其首創的沙光互補光伏電站,創造出一個“錦繡的光伏新世界”。

生態庫布齊:光伏可治沙


陽光燦爛的五月,太陽能發電網記者前往實地探訪這座距離包頭120公里左右的正泰新能源的光伏電站。

在從包頭到電站的途中,不期然地居然下起了小雨,有穿越過沙漠的同行朋友笑稱:在沙漠裡,每天不是喝西北風,就是吃土,下雨天幾乎是百年不遇。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雨水與光伏電站建設帶來的環境改善有關,但這難得的沙漠裡淋雨的機會,還是讓身為光伏人的記者一行人的心情都有些飛揚起來。

雨後的庫布齊沙漠,空氣潤澤而清新,道路兩旁的草方格沙障和防護林充滿生機,遠處零零落落的胡楊、沙柳、花棒和梭梭樹也明顯可見。

據當地嚮導介紹,隨著環境的改善,絕跡多年的狼、狐狸、山雞等野生動物已重回這裡安家,運氣好的時候,也能看到麻雀、灰鶴等鳥類飛過或駐足。

令人難以置信這裡居然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腹地,更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寸草不生、風沙氾濫的不毛之地。


正泰新能源:用光伏譜寫沙漠的“錦繡前程”

在沙漠裡,甲殼蟲也是可愛的。攝影:王捧生


正泰新能源:用光伏譜寫沙漠的“錦繡前程”

光伏電站是我的新家。攝影:王捧生


據正泰新能源電站管理人員介紹,這座於2016年建成的光伏電站總裝機310MW,佔地50000多畝,項目綠化固沙工程1500多畝。

站在電站專門修建的觀景平臺上遠遠望去,只見一個個巨大的湛藍色組件方陣整齊劃一地排列著,宛若一片浩瀚的藍色海洋,蔚為壯觀,令人震撼。

“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裡啥都沒有,滿眼都是流動的沙丘和遮天蔽日的揚塵,只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全年日照時間約3180小時。”

作為正泰新能源電站項目的工程負責人,這片沙漠給袁豔輝的第一感覺,就是建電站的發電收益肯定不錯。

2011年,正泰新能源與正急欲治沙的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一拍即合,雙方決定嘗試光伏電站開發和荒漠治理的結合,希望探索出一條光伏治沙的新模式。

幾年下來,正泰新能源庫布齊沙漠電站由首期的10MW規模,到二期的100MW、三期的200MW,逐步由最初簡單的“光伏+治沙”發展成為了涵蓋“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的五位一體的複合生態型的光伏治沙新模式,併成為國內首個光伏治沙生態示範項目。

據正泰新能源庫布齊沙光互補電站站長徐生虎介紹,光伏電站的組件陣列具有擋風防風的效果,能有效阻止沙丘的移動,電站周邊種植的植物也可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這些都讓地表黃沙的流動變得更加困難。

“電站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效果非常明顯,光伏電站區域內的植物生長明顯要好於其他地區。”

徐生虎對記者介紹說,光伏板的遮陰效果能使地表水分蒸發量減少20%至30%,可降低風速1.5m/s,有效地改善了植物的生存環境。人工種植的沙棗、苜蓿、沙蔥等植被,進一步減少水分蒸發量和減弱地表風速,達到了防風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尤其是光伏陣列間種植甘草,這種號稱中藥之王的治沙先鋒植物,其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夠增加土壤肥力,對土壤改良效果特別明顯。”徐生虎說。

光伏電站在清洗過程中對地表的水份滋潤,也會反作用於植被的生長,從而進一步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據徐生虎介紹,國家林業局的調研報告顯示,通過光伏治沙,庫布齊沙漠的生態狀況有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提高,沙塵暴次數減少,生物多樣性也開始恢復。


正泰新能源:用光伏譜寫沙漠的“錦繡前程”

庫布齊電站航拍。圖片來源:正泰新能源



經濟庫布齊:光伏能致富


與庫布齊生態環境一起改善的,還有庫布齊農牧民的收入。

精準扶貧,是正泰新能源“光伏治沙”複合生態模式的另一大亮點。據介紹,正泰庫布齊沙漠光伏電站已先後讓沙區和周邊地區上千貧困戶受益,在實現光伏治沙的同時,既創造了農牧民的就業機會,又帶動了當地經濟循環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在過去的庫布齊沙漠,農牧民散居遊牧、靠天吃飯,過著最原始的生活。隨著正泰光伏電站的進駐,農牧民手裡未利用的荒沙地被租用,獲得了可觀的租金收入。同時,正泰新能源採用“公司+農戶”、“農戶總承包”的產業化扶貧模式,也將部分農牧民變成了產業工人。據介紹,在項目建設到併網發電期間,正泰新能源先後在當地招收勞務人員3000多人,幫扶貧困人口800餘戶,經濟支持3000餘萬元,帶給周邊相關企業近億元經營收入。

而在電站建成後,通過“電站清洗+種植養殖”的方式,更是為農牧民帶來了長期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

據徐生虎介紹,正泰沙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把發展光伏和沙漠治理、節水農業相結合,通過在光伏陣列中安裝的滴灌設施,可以使綠色經濟作物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這些都為周邊農牧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庫布齊有一句廣為流傳的順口溜,“種下甜根根,拔掉窮根根”。其中的“甜根根”,就是生長在庫布齊沙漠的甘草,甘草種植既可增加沙地肥力,又能做成藥材、飼料,是當地農牧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如今,在電站場區內,正泰新能源種植的甘草、苜蓿、楊柴等優良藥材和耐寒、耐旱、耐鹽鹼牧草已達1050畝,這些具有較高經濟附加值的藥材,不但有效阻止了沙漠化的蔓延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大大增加了項目的綜合經濟效益。

周邊農牧民獲得的收益是明顯的。通過承包光伏組件的清洗和種植業務,以每戶3口人承包5MW規模計算,每年大約能獲得3.5萬元的收益。同時,除了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農牧民們還充分利用電站中的空地發展起了養殖業,牛、羊、雞、鴨、鵝等牲畜和家禽漫步於電站陣列之間,生態盎然。

56歲的楊鳳祥和他的妻子,是常年在電站裡工作的57戶農民之一。去年,他承包了電站100多畝玉米和20多畝苜蓿的種植,並養了100多隻雞和140多隻鵝。由於收益可觀,他在今年擴大了養殖規模,雞鴨鵝加起來有約5000只。

“以前我們這裡漫天沙塵,環境差不用說,大家窩在地裡一年到頭也沒多少收入,現在保守估計一年收入也可以達到10萬元。”他開心地對記者說。


正泰新能源:用光伏譜寫沙漠的“錦繡前程”

悠閒散步於電站中的羊群。攝影:王捧生


清華大學何繼江博士實地考察後認為,正泰新能源庫布齊沙漠沙光互補模式,在對已嚴重荒漠化的土地進行改造和滋養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實現了綠色生態發展,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集大成者,理應得到大力推廣。

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表示,光伏治沙模式開創了“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四輪驅動的發展機制,是一種串聯起了生態治理、科技發電、大漠旅遊、放牧種植、精準扶貧的新型商業模式,這也正是正泰“錦繡光伏”的真正內涵。

如今的庫布齊,在正泰新能源光伏治沙模式的改善下,風沙正在成為風景,黃沙正在變成黃金,沙漠正在成為生態綠洲、經濟綠洲,早已消失的“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象,正在“電池板下見牛羊”中得以甦醒,展現出可再生能源的魅力與活力。(文圖/王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