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我們都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都知道他是一名現代散文家,可他的一生僅活了“匆匆”50個年頭。

沒有榮華富貴,只有清貧勞碌,他的晚年更稱得上是淒涼。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朱自清

為何一代優秀的知識青年會有如此不堪的晚年生活?

家道中落,經濟狀況堪憂

1898年,朱自清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朱鴻鈞曾在揚州、徐州等地做官,對作為朱家長子的朱自清格外看重,並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在學業上,朱自清從小便受到父親嚴苛的督促,因此,他在古詩文和國學方面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1916年,朱自清以品學兼優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可是,父親卻在同時不幸“賦閒”失業,家庭條件一落千丈。經濟困窘的父親盡了極大的努力,負債累累,才勉強辦成兒子朱自清和其第一任妻子武鍾謙的婚禮,並把他送到北京讀書。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朱自清的祖母病逝了。接到噩耗後的朱自清和父親同路奔喪回揚州,此時的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家境大不如從前的淒涼:

滿院子枯枝敗葉,一派蕭條;微微發胖的父親已略顯龍鍾。這一切,朱自清都看在眼裡,心裡一片沉重。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朱自清經典作品《背影》

辦好祖母的喪事後,朱自清便踏上去往北大的路途,而父親也迫於生計匆匆前往南京謀職。於是,父子兩人同行至南京。在火車站,父親堅持為兒子買橘子,便留下了經典而感人的《背影》。

朱自清遠遠地望著父親,滄桑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已經很明顯了:父親的體型發胖,翻過月臺的動作略顯笨拙。看到父親捧著一袋橘子歸來,朱自清不禁連忙把眼淚藏起來。

質樸感人的文字,樸實無華的描寫,寫盡了父子二人分別之際的不捨和感慨,朱自清的文學才華可見一斑。

隨著朱自清在《小說月報》等刊物上陸續發表詩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影響力日益擴大,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更是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而他作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1925年,朱自清收到了清華大學中文系的聘書,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涯。

可惜,命運並沒有因此給予他一分憐惜。妻子武鍾謙為了讓朱自清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僅自己一人帶著六個孩子,而且包攬全部家務活,最終積勞成疾,因病逝世。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朱自清第一任妻子武鍾謙

朱自清一邊獨自照顧著六個幼小的孩子,一邊陷入了無止境的悲哀中。從《給亡婦》一文中可以窺見,深愛著亡妻的朱自清當時發自心靈深處的悲痛和自責。

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三年裡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這些個。我知道,你第一惦記的是你幾個孩子,第二便輪著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知,想來還如此的。

國家戰亂,一家八口顛沛流離

兩年後,朱自清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竹隱。“陷於才華,忠於人品”,她被朱自清橫溢的才華、研究學問的專注傾倒,繼而更是深陷於其正派、誠摯和卓爾不凡的人格魅力中。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朱自清與第二任妻子陳竹隱

她毅然承擔起照顧六個孩子的重任,與朱自清肩並肩地走下去。

婚後的生活是非常簡樸的,朱自清每個月的收入有一半需要用來贍養父母和6個小孩。到了給孩子們交學費的時候,朱自清不得不向校方借支薪水。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北京淪陷了。朱自清作為享有盛名的愛國文化人士,早就被日本人盯上了。在清華校長的安排下,朱自清溜過了封鎖線,偷偷地撤離北平,一路南下。直到一年多後,陳竹隱才接到通知,讓她帶著孩子們離京南下,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戰時生活。

在坐船南下時,除了要面對動不動就拉人出去槍斃的日本搜查兵,還有讓人煎熬、煎熬的暈船。偏偏在船即將駛到目的地時,迎來了颱風。海上颳起狂風巨浪,將船打得劇烈地上下顛簸,滿船的人都在搜腸刮肚、沒完沒了地嘔吐,孩子們邊吐邊哭喊著媽媽。

陳竹隱將兩個最小的孩子放到床上,自己雙手死死抓住欄杆,用腳抵住艙壁,拼命護著不讓他們掉下來,大一些的孩子便只好由著他們自己去掙扎。她一邊嘔吐,聽著孩子們的哭喊,心裡難受極了,淚水嘩嘩流淌下來。

颱風整整折磨了他們一天一夜,第二天風浪小了,可是船上的盤碗餐具全打碎了,吃的東西也都遭蹋掉了,大家只好餓著肚子。

家人團聚後,好日子依舊望不到頭。自從朱自清南下以後,他主持了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校聯合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中文系。後來,學校改為 “西南聯合大學”,遷往雲南蒙自,然後又遷到昆明,全家人就這樣跟隨著學校遷徙奔波,就像隨風飄搖的浮萍。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戰時物資供應十分緊張,生活捉襟見肘。朱自清需要面對學校繁雜的工作,參加大量的社會活動,還要“以筆代槍”撰寫謳歌抗戰的文章,經常忙碌到深夜,身體逐漸開始吃不消。

然而,這並不能影響他全力以赴的一腔熱血。有一次,他得了痢疾,為了第二天上課能發還學生的作文,只好坐在馬桶上連夜批改作業。陳竹隱勸他休息,他只是說:“我答應明天發給學生的。”

一夜下來,他腹瀉數十次,臉色臘黃,眼窩凹陷,可是他卻連臉都來不及洗就提著包去上課了。

一身傲骨,為國家文化事業鞠躬盡瘁

朱自清對時代的悲觀認識,和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或許與他從年輕開始便飽經憂患有關。可不能否認的是,在北大接受知識文化的洗禮和他本身的剛烈性格相融合,

終煉成有思想、有原則的一身傲骨。

據他的學生餘冠英回憶,朱自清先生一直給人謙和、溫文的感覺。但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會因為與校長意見不合,怒而辭職。由此可見,朱自清既是溫文爾雅的,也是心有耿介的,他是一個活得非常認真的人。

而正是因為他活得太認真了,不僅對待學生、工作認真,更認真得會用生命去踐行自己的原則,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清華校園內的朱自清像

朱自清大半生的生活和命運,都和清華大學緊密相連。當時,清華的中國文學系由他一個人規劃、創始、主持長達20多年之久,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也為清華大學乃至整個中文學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朱自清雖有隱士性格,但實則極富血性,他的內心有一團火。他開始意識到作為亂世時期的知識分子,必須打破文人躲避現實的世外桃源,也必須將本來獨立的人格與社會的安危、國家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決心回國出一份力的他便風塵僕僕地趕回中國,開始用習得的新方法對中國文學進行教學和研究。

與妻子分別後,朱自清獨自留在昆明,學校發的一點生活費大部分都給了妻子和幾個孩子,自己則是日復一日地工作、工作、工作,日漸憔悴,40多歲的人已經頭髮花白。更不幸的是,他患上了胃病,經常嘔吐。

經歷了千辛萬苦的8年抗戰,終於取得勝利。長期受戰亂壓迫的人民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內戰開始。

朱自清見此,連身體都還沒來得及好好調養,便投身於反帝國主義統治的運動中。他不斷參加各種集會,發表演說,以個人的影響力號召知識分子加入到行列中來。

與此同時,因為鈔票被濫發,導致通貨膨脹,物價暴漲,人們生活叫苦連天,就連大學教授們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朱自清因為他家裡人口多,深受牽連,他的全部工資只夠買3袋麵粉,這使他不得不拖著一身重病拼命多寫文章,熬夜通宵成了家常便飯。

雖然如此,在1948年6月,朱自清還是率先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籤了名。

這時的朱自清已經很虛弱,雖已半百,可脊背已經不能挺直,走路也顫顫巍巍,必須用手杖。他在日記中寫道:

此事每月須損失600法幣,影響家中甚巨,但餘仍決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此雖只為精神上之抗議,但決不應逃避個人責任。

這一身傲氣還是由內而外的散發著。

沒過多久,在一個凌晨,朱自清突然胃部絞痛,劇烈嘔吐,從此一病不起。朱喬森說他父親當時體重只有38公斤,整夜整夜地不能睡覺。

在病床上,他清醒過來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請人轉告校方,研究院的試卷自己不能看,請浦江清教授代閱,然後囑咐妻子陳竹隱:“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要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8月12日,朱自清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與世長辭。

晚年淒涼,是因為活得太認真

毛澤東曾在《別了,司徒雷登》裡,對朱自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他是“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一代文人朱自清,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為什麼晚年如此淒涼?

《別了,司徒雷登》

外界因此一直認為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肯接受美國救濟的麵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翻開朱自清先生1948年的日記,並沒有留下他因為食物短缺而痛苦的記載。

相反,多的倒是反映“吃得太撐”的文字:

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剋制”;“吃得太飽”。

就在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因此可見,朱自清的逝世,是因為他得了嚴重的腸胃潰瘍,並且一直沒有接受合適的治療。清貧、壓抑、緊張,這些大約都是他胃病的成因。

在魯迅先生同樣於艱難困頓中早早辭別人世後的十餘年,朱自清也過早地乘鶴西去,正是因為他活得太認真了。

他曾說過:

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兇幫閒,向上爬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有這種人。一條是向下的。知識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個階層而不是一個階級。要許多知識分子都丟開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

作為難得一見的優秀知識分子,他本可以選擇更太平、更舒適的道路,由此一步步走上社會階層的頂端。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在社會一片混沌之中,作為知識分子的他沒有獨善其身,而是燃燒自己,為老百姓照亮一條前進的路。

無論有多難,要遭多少罪,他始終認認真真地過著自己的人生,既可以丟開既得利益,又能為國家的文化事業撒熱血拋頭顱,這是作為知識分子難能可貴的秉性。

他認真做著一名大學教授該做的事情,也認真地在國難當前挑起做人民表率的重擔。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貧窮,沒有痛苦,只有為國家為人民認真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晨鳴共北門,談笑少年情。背影秦淮綠,荷塘月色明。高風凝鐵骨,正氣養德行。清淡傳香遠,文章百代金。”

這便是朱自清留給後人的美好背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