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本期對話人物 :楊研 & 朱泓彥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 藝術對談】

1、朱泓彥:最近關於疫情的話題,已經多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回不妨讓我們放鬆一點,試著聊聊藝術的自我療愈和修行,你看每當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受到外部威脅時,那也是在考量我們個人意志的承受能力,人們往往會忽略藝術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部分。而楊研的雕塑作品“智齒”一直會出現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那個拋光不鏽鋼製作的,巨大智齒,突兀的出現在觀眾面前,讓你不得不去正視生命本體的存在,那些關於時光、記憶以及創痛!

您能不能透露一些在這件作品中所灌注的創作思維和當時又有著怎樣的情緒困擾?

楊研:沒有情緒困擾,那時的我,單身,喜歡熱戀,間隙,一個人揹包到處走。那年冬天,零下46度,馬拉爬犁上了哈納斯山,途中遇見12歲女孩手裡握著一顆狼牙,她喜歡我手上的戒指,我們交換。那顆狼牙成為我的手邊信物。後來,因為疼痛拔下了智齒,存在塑料透明罐子裡。

二牙相遇殊途同歸,我猛烈搖擊它們發出撕裂的撞擊聲,令我毛骨悚然。做吧,歷時二年。此作品是有感而發,尺寸由整個事件的感受同步放大。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雕塑作品

2、朱泓彥:互聯網是一個“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時代,相信您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幾萬藝考生在體育場集體畫照片的報道,不止藝術科班生大量過剩,體制外從事藝術創作的,更是異軍突起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以來,藝術成了最有可能功成名就的捷徑之一。最近國家不得不取消藝術特長生的政策,昨天看到北京的一位藝術家寫的文章,叫做“藝術市場的寒冬來臨,藝術出路在哪裡?”有一段有意思的話,如下:“強調自我認知對藝術家來講是很重要,這個群體,自負的人還是多了點。他們中很多是把個人的狹隘固執與獨立思考混淆起來了,習慣於否定自己認知範圍以外的事物,認為那就是獨立思考。殊不知,是自己的知識結構太不完整,懂的東西太少,才會感覺到哪哪都不是,只有自己是。遇到尷尬的時候,總會撿幾句經典金句幫自己解圍,下臺階。也不知他了不瞭解那些金句的上下文及其言出背景。說句不客氣的話,這樣的人會成為藝術家這個群體的一大麻煩。”您對這段話中的“知識結構太不完整”怎麼理解?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不缺商人唯獨缺少偏執的人,藝術創作也總是在迷茫困頓中尋找著自己能夠確信的東西,您對自己確信的東西產生過懷疑嗎?

楊研:那些話語的上方有個巨大的環,有些人已經站在上面閃閃發光。而另一面,山谷裡花開花落,不在人們理解的世界裡。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Public Art Work 公共藝術作品 《暖爐》 上海陸家嘴中心綠地

3、朱泓彥:您的愛人王子衛先生參加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把中國當代藝術最早置身於全球化語境,近幾年好像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期間你們的藝術創作是否從激盪澎湃邁向不被察覺的另一個寧靜的彼岸,您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您能和我們講講是如何用藝術療愈和修性?所有的宗教都是引導人向善的,但最後結果卻是宗教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現實和目的往往背道而馳,您是怎樣理解宗教的?彼岸之美,在於彼岸無渡?

楊研:敢於否定才能跨越。關於宗教,在你真信之後,如果你能夠超越它,才能放下它,因為都是工具。

子衛是我永遠的先生,他做什麼都是對的,至今我們還經常對話。你看,他正朝著我們笑呢,是嘲笑,哈哈。

朱泓彥:你們夫婦讓我想到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天作之合啊!

楊研:哪裡哪裡,女兒是我們共同的作品,很幸運。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攝影作品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攝影作品

4、朱泓彥:我父親以前經常教導我們:“沒有精鋼鑽別攬這瓷器活”您覺得藝術家這“瓷器活”是否應該回過頭來好好研究藝術史?是否應該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待藝術到來的活力和不確定性?

楊研:我理解的精鋼鑽指生活狀態。你爸爸很厲害。

無意識的生活狀態是生命長期宇宙進化的結果,我從女兒身上感受到只有動物和嬰兒才共有。

畢加索在回答什麼是藝術的時候,反問什麼不是藝術,他強調藝術的界限,而杜尚乾脆反藝術。他們打心底裡不在乎對方,站在他們倆任何一個立場就是一戰後藝術史的重要內容。

藝術史不重要。

此刻,在這疫情覆蓋人類的當下,讓我們按下暫停健再次靜心聆聽一遍約翰凱奇John Cage的無聲4分33秒,感受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後期拒絕演出認為演出是做作的多餘的,至少宅在家裡可以毫不內疚地感受生命可以無意識的流淌,也可以肆無忌憚地想象宗薩仁波切如何在巴黎香榭麗街頭裸奔的。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裝置作品 《BAATA》

5、朱泓彥:人類科學在每一次深刻的進步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挖掘同樣深的陷阱,這是人類永遠無法解決的悖論,這次的疫情,本質上源自於人不斷膨脹的慾望和越來越缺失的愛和關懷,您覺得藝術療愈是否也帶有剋制和心量的再造?

楊研:整個世界是個局。科學是人類接近宇宙自娛自樂的把戲。人類生存不依靠科學,科學由其本性使然,不能給我們完全的安全感以及無畏之感。

疫情是有情的,使人類放慢腳步,接近原初。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 攝影作品

6、朱泓彥:您總是遊走於東西方不同的文化領域,用您的藝術作品不斷拓展自己的精神邊界,在身體不能去往廣闊疆域,讓思想雲遊遠方,前幾天我看了劍橋大學有位教授的演講,說的是西方的實用主義和東方的宗族主義,我覺得本質上區別並不大,人類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表相上的異曲同工,存在時間、地域的差異,像我們的古人說的,是聞道有先後的問題。您是怎麼理解這種差異的?世界大同是否就像現實中的桃花源、海市蜃樓一樣的飄渺?你覺得藝術是一種超越嗎?

楊研:世界大同是個幻想,是抹殺個體特殊性的幻想。

藝術的標準在於超越美感還是超越智慧或者宗教?我認為藝術沒有標準,除了你自己,越過千山萬水回到泥地裡的自己。

藝術二字來自梵文 做的意思。

我有點波西米亞風格—— 活著、做一些東西,從來沒有計劃沒有很多作品。行動派的危險是做得太多。

創作靈感來自前世和今生的吃喝玩樂。看出現什麼就去做。自然而來,自然而去。

世博公園的公共藝術作品《掘出來的夢》通過呈現幾百件真實器物,還原過往真實生活,目前繼續真實的演變。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在上海黃浦江畔,上左圖這塊草坪上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掘出來的夢》

7、朱泓彥:您覺得藝術家的修養應該包含幾個方面?放邊界給別人,是否意味著悲憫和寬容?怎麼看待藝術落地的項目的開展?

楊研:我的內心同時住著一個焦慮不安的流亡者,面對自己職業性的不肯罷休的情緒,悲憫和寬容,慈悲心的確定和實踐是我每天做的功課,它們如明燈一盞照耀著大地。

能夠排除對立面,才會有足夠的氣度。藝術和非藝術之間沒有界限,我也是個旁觀者。

個人修養的底線是不破壞自然,其它都可以。

藝術家修身養性就是養作品,藝術家的生活和藝術家的狀態比藝術重要。精神是無形的,擁有它,融化在生活裡。

得知意大利藝術家Piero Manzoni將自己的大便裝到90個罐頭裡密封,創作出“藝術家之屎”時,我會心地笑了,藝術品是藝術家拉出來的屎,沒有錯。

當然我也很欣賞日本傳統文人關於不能夠感受櫻花飄落的瞬間悽美就是惡人的高調。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日記20200220》宣紙上水墨

8、朱泓彥:中國城市成長的特殊性是全球化進程中的典型案例,期間發生的事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消化期,也是當代藝術滋長最佳的沃土,但表現在文化領域卻是復古風或以西方審美價值觀為主導的系統,您覺得年輕藝術家應該如何從前人的文化遺產中獲得新的生命力,而又不食古不化?

楊研:保護不同文化的存在是尊重自然保持人類生機的基礎。藝術無處不在。藝術沒有目標。所有對美的經典需求都是虛妄,為藝術設立規矩是可笑的。”

藝術家的狀態比藝術重要,語言不可信,藝術也一樣。無染無著的自由,生活本身就是藝術。

按住自心,才能處驚不變。你看疫情到來,帶女兒逃往安全地帶,結果溫哥華也不安全。

禪宗是原本生命的生存狀態。不經意識薰染的無意識狀態。我為何越逃越近。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山川草木可見天理。

我的作品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自然不同。近幾年身心難定歸宿,帶上筆墨浪行他鄉,一直在宣紙上畫線條,猶如和尚敲木魚。放棄藝術崇高的假象,以此方式去神聖化的過程,走向無意義的方向。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日記 20200218》宣紙上水墨

9、朱泓彥:現在沉浸式藝術風靡一時,年輕人都願意花大價錢去體驗聲光電的氛圍,美術館變成了曲高和寡的聖地,很多民營美術館、鄉村美術館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建立,傳統架上繪畫越來越趨於邊緣化,而當代藝術的製作成本越來越高,互聯網正在改變所有人的認知世界,在移動和共享的世界裡,藝術家如何轉變自己固有的概念讓藝術在療愈自我的同時又能療愈他人?

楊研:如果做藝術過程真能療愈藝術家,就不必擔心觀者無動於衷。朱朱老師:您的思索很廣,有些問題作為體制外的藝術家我真的沒有想過一時回答不上來,請原諒。

【藝why線上展】楊研 & 朱泓彥:真正的作品裡藏著某種轉變的先兆

楊研在工作中...


寫在後面的話

這一期我們用“改變的先兆”作為立意,希望激發一輪又一輪的議題和思考,藝術絕不僅僅是風花雪月的美好,在這裡更有潤物無聲的感召,更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振奮,更有永遠沒有句號的表達!是當代人的文化思考,更是除了生存之外的另一層的價值體現,讓你可以從平凡的瑣事中,探出頭來突然間看到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全新的那一個自己!當整個社會發生鉅變,藝術家又是怎麼樣的生存和思考?如果政治和資本已經構成了時代骨頭和五臟六腑,那麼藝術應該是這個時代血液中的抗體,是一種更頑強的存在,並作為良好的基因永遠存在和傳染下去。當代藝術作為一個概念更為有時代性,有態度,有思辨,有傳播的寓意。受眾會更容易關注它所傳播的意圖,若主題框定一個形式,便失去了那些對藝術還並不敏感的受眾,而藝術更應該關注碰撞的結果,並反思及判定是否願意把這種思想和藝術形式傳播下去。

——朱泓彥寫於滬上

2020.3.23


楊研 Yeung Yin

ARTIST藝術家:Yang Yan 楊研 Yeung Yin(曾用名 楊炎)

EXHIBITIONS (SELECTED) 主要參展經歷

  • 2019.5.8-5.22

Taohuatanpan 4th international artist creation camp exhibition & Anhui Meuseum

桃花潭畔第四屆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展覽 中國黃山涇縣 & 安徽美術館

  • 2016.7.2 – 10.10

Yang Yan Solo Exhibition [ CELEBRATE ] Yun Xiao Guan Space

楊研個展[慶祝] 雲小館空間

  • 2016.3.27- 4.27

“Mutually Overlook -- China, Japan, Korea, Sweden, Germany Artists' Works Exhibition" Shanghai Cloud Art Center

互視—中、日、韓、德、瑞 五國藝術作品展 上海雲藝術中心

  • 2015.5

“Sculpture Traveling in City – Lu jia zui Sculpture Art Exhibition”Pu dong Lu jia zui Central Green Space, Shanghai

“雕塑在城市中旅行—陸家嘴雕塑藝術展” 上海浦東陸家嘴中心綠地

  • 2014.9

“Space time with Dreams Chasing - Shanghai Sculpture Art Exhibition 2014” Shanghai Sculpture Space

“追夢時空-----2014上海雕塑藝術邀請展” 上海城市雕塑中心

  • 2010.10

“Yang Yan Solo Exhibition - Skin”Shanghai Yi Bo Gallery

“楊研個展--皮膚”上海藝博畫廊

  • 2010.5.1- 永久展示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Public Art Project “Immersed Dreams", Expo Pu dong Area

2010公共藝術作品“掘出來的夢” 上海浦東世博公園

  • 2009.9.16

2009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eel Sculpture Arts Exhibi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rk

2009上海國際鋼雕藝術展,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

  • 2009.8.16

The 11th Asia Arts festival, Ordos Art Museum, “Convergence 142 Exhibition”

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鄂爾多斯美術館,展覽“匯合142”

  • 2008.9-10

“Decoding Action” 展覽“解密行動”

地址Venue:中國上海莫干山路50號6號樓105室. 50 Mo Gan Shan Rd., Bldg. 6, Rm.105 , Shanghai, China

  • 2008.3

New York Asian Contemporary Art Week, “Out of the Spotlight” Ch’I Contemporary Fine Art, New York U.S.A.

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周",紐約Ch’i Contemporary Fine Art 畫廊,“聚光燈外”

  • 2008.3

“Occurrence of the Tree”&“This is Shangri-La...” (Installation) Yang Yan Studio

裝置作品“樹的遭遇”和“這裡就是香格里拉...” 楊研工作室

  • 2007.9

“The Wisdom Teeth and Wolf Teeth” (Installation) Yang Yan Studio

裝置作品“智齒狼牙” 楊研工作室

  • 2007.4

“Yang Yan’s Video Art” Yang Yan Studio

Form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Alfred Kissinger visited the studio on April 5.

“楊研影像作品展” 楊研工作室

4月5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訪楊研工作室

  • 2006.6

“Yang Yan’s Oil Painting” Yang Yan Studio

Queen Paola of Belgium, and the head of the modern art museum in Brussels visited the studio on June. 12.

“楊研油畫展” 楊研工作室

比利時王后保拉,比利時現代美術館館長6月12日參訪楊研工作室

  • 2005.1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Han mo Gallery, Shanghai

春天翰墨畫廊“我與春天有個約會”賀歲展 上海2005.9

“Shanghai Art Fair” Canada “Art core” gallery, Shanghai

加拿大“藝術核心”畫廊,上海藝術博覽會”

  • 2004.9 - 2004.12

“Origin”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Yang Yan Studio

集環境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為一體的作品“還鄉” 楊研工作室

  • 2004

“The Lake in Heaven” (“Take a Seat” exhibition) ARTSEA Gallery, Shanghai

裝置作品“天湖” 上海ARTSEA畫廊 “TAKE A SEAT”。

  • 2004

“New Vision” Union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ng Artists

“中國新視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上海中信泰富畫廊

  • 2003.10

“The Villa Art” (“Out of Beijing” Biennale), Beijing

北京雙年展外圍展,“別墅美術館--條件中的觀念” 三合藝術中心,北京

  • 2003.2

“Shanghai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Shanghai Art Museum

“上海油畫展”上海美術館

  • 2003

3rd China National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Shanghai Art Museum

作品入選全國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上海美術館

  • 2003.9

“Shanghai Gallery Invitation Exhibition” Shanghai Art Museum

“畫廊邀請展”上海美術館

  • 2002 / 2003

“Shanghai Spring Art Salon” Shanghai, China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

  • 2002-2003

“The Art of Contemporary Asian Women”, Lehman College Art Gallery and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the-Hudson, New York, U.S.A.

“亞洲女性現代藝術展” 美國 紐約

  • 2002.7

“China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South Africa

“中國當代油畫家作品展” 南非

  • 2000, 2001,2002

“Shanghai 2000”, “The Search Of”, “Salon 2000” Chicago U.S.A.

“上海2000” “尋覓” “沙龍2002” 美國芝加哥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Shanghai Art Fair” Shanghai, China “上海藝術博覽會”

MUSEUM COLLECTION美術館收藏

  • 2008.9

雕塑作品”智齒狼牙”兩件

“鄂爾多斯當代美術館”收藏 2009.3.

油畫作品”玫瑰系列”三件

“鄂爾多斯當代美術館”收藏

  • 2012

雕塑作品“湯婆子”一件

“上海雕塑中心”收藏


(文中所涉及的藝術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做他用;本文版權歸“藝why”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藝why”)


【藝why線上展】

參展藝術家:

王蔚、朱泓彥、戰興隆、朱泓霖、陳慶慶、李偉雄、楊研、張佰海、凌銀漢、張容、劉雷、賴元順、程一鳴、辛長龍、葛偉、韓俊洋、欒新玉、高彥、姚惠芬、劉鍾萍、唐小格、張徵、李又白、柴之清、柴敬、藍充、張恿、王劭兮、尚觀、鄭曉輝、陳蘇翔、肖夢涯、曾澤元、孤玄、李如海、吳連兆、鄭印、劉浩然、周曉冰、費博、聞俊、馬顏群、戈子餘、王偉、陳路茵、張效裕、何鵬飛、王陳豐、張志剛、劉恆之、周芳(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藝術對談者:

朱泓彥、程一鳴、戰興隆、林智勇、王宗英、賴靜芳、李沁珂、勾春華(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聯合發起人:

戰興隆、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林智勇、張徵

策展人:

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

微信公眾號:藝why、四時榮落、程一鳴(名單不斷增加中…)

知乎號:藝wh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