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最近,微博被“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的消息刷屏,大多人都憤懣不平,認為沒有必要保護這個13歲的男孩,《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於受傷害的未成年人保護不足,但對於傷害他人的未成年人卻是“保護傘”。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微博截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今天,小編就想和大家討論下這個問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旨在於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在我國,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是不負刑事責任的。所以,不滿14週歲的人殺人是不構成犯罪的。既然不認定是犯罪,其成年後同樣的也不能被追究其刑事責任,不會被判刑。所以,未成年犯指的是年滿14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觸犯刑事責任的。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很多人在想,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此消彼長,手段殘忍、成人化更是數不勝數,為什麼還是不修改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是保護未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傘?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我國古代就有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秦律以身高作為確定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依據,對身高不滿6尺(相當於現在一米高左右,也就是8、9歲的孩子)的兒童行為,不追究刑事責任。漢律則對刑事責任年齡有明確規定:“年未滿8歲……非手殺人,皆不坐,”也就是說,8歲以下的人,除非親手殺人,否則都不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中國古代集成文法典內大成的《唐律》在這一問題上更有明確的規定,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1)10至15歲的少年,對所有犯罪行為都有應容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處罰,並可用贖金的方法代替刑罰。(2)7歲至10歲之間只對反逆、殺人、盜及傷人這幾種犯罪須負刑事責任,且仍可通過贖金替代。(3)7歲以下,雖犯死罪,亦不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與現如今的法律相比,古代關於未成年人的法律規定相比較為嚴格,現在的未成年人發育快,懂得也多,對於小錯我們可以給予悔改的機會,但是有的小孩本身行為偏激,屢教不改,社會危害性強的,小編認為可以給予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隻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罩?

配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未成年人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潛在力量,呵護、關愛未成年人成長是社會、家庭、學校的責任,但是對於危害社會發展,傷害他人的未成年人不能說是呵護其成長,應當預防其再犯罪,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