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的真與美

魏晉時期,一批文人墨客受儒家拋卻俗塵思想影響,悄然興起一股隱逸風潮。

表面看似棄趨名利,一派超然面孔,實則內心猶在焦慮出仕為官之道。眾文人不過是借隱逸之路,掩飾自己內心真正意圖而已。誠如大才子謝靈運、李白等著名詩人,也逃不過道載以建功立業的滿腔熱血,身在田園放歌,心在都城徘徊。

唯有北宋著名詩人林逋,一世淡泊名利,甘心與梅鶴相伴,隱逸於杭州西子湖畔孤山上一方小小草廬。

然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林逋,又稱林和靖,字君復,奉化黃賢村人。因詠梅詩作響絕千古,又有“梅鶴妻子”的美名,終身不仕不娶,是個十足的奇人。

實際是——林逋一生未曾建立任何功績,前大半輩子足有二十年遊歷於各大城市,二十歲一介布衣四處遊歷,結交文人好友,為得是出仕之舉,做足了準備功夫。待到四十歲之際,詩人林逋孤身定居於西湖孤山之上,以草廬為圓,圈起一方小小天地,過起了人人豔羨的隱居生活。

筆者認為:或許是塵世中的仕途官場高門難啟,或阿諛奉承諸多,這與林逋澄淨的內心世界,難以銜接。二十年布衣生涯,對俗世榮華早已看淡。

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的真與美


在1012年之際,林逋隱居生活備受宋仁宗關注,派遣王隨從去加以撫卹,且王隨從詢問林逋,為何不做官?林逋回答:做官需要才能,上致君,下澤民,豈草野散人所能做到?一句話表明林逋內心所向,寧當田園草間自由人,不做天家牢籠猛虎獸。

一、林逋心存澄淨的真摯詩人

決心做田園自由人的林逋,他的隱居生活圍繞著西湖孤山草廬而起。載梅養鶴,賞花詠詩,接待文人雅士。最有趣的是,他在房前屋後,栽種了三百多株梅花樹,春收梅子儲以陶罐,一罐梅子一銅錢,換以每日所需。待到冬天白雪紛飛,梅花花香四溢,紅梅白鶴一童子一詩人,十足的世外超然隱士生活。

縱是自由人,向來行蹤飄忽不定。林逋天性喜愛田園之樂,喜好繞湖而行。每每草廬中文人雅士上門拜訪,屋中守門童子尋不到詩人。

於是,詩人從老家奉化帶回兩隻鶴,撫養長大,只待守門童子放鶴飛於詩人,用於提醒屋中有客上訪。久而久之,“梅鶴妻子”的美名由此而來。

這般隱居生活,羨煞了旁人,凡西湖遊湖者皆有感嘆,奈何世間難有兩全法,隱士與出仕之間,生活千差萬別,心態亦差之毫釐。其間西湖郡守薛映十分敬重林逋,對他的詩詞書法甚感卓絕超然,范仲淹等文人也是門中拜訪好友之一。

許是薛映從詩詞書法窺探到詩人心之志向,這源於林逋是名副其實的隱士,沒有一絲作偽,只有內心澄淨,對人對己毫不欺瞞,才能做出超脫世俗的詩句,至於真偽完成可以從詩人生活態度軌跡一探究竟。


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的真與美


這般載梅養鶴的生活,一直維持到林逋終去。在古代一般文人皆有死前封禪書的習慣,而林逋遵其內心自由所向,並未給自己留下隻言片語,許是不願沾染世俗沒名。宋仁宗耳聞後,對林逋不流於世俗的做法十分欽佩——生前不入仕,死前不封禪,賜予詩人諡號“和靖”。側面也道明瞭林逋的隱士生活十分清明,毫無沽名釣譽的高尚品質。

林逋留下的草廬與梅鶴,成為西湖一個名勝景點。後世文人為紀念林逋的品質高潔,儘管年代更迭,依舊保存了林逋的遺居,甚至每個朝代的府衙都為其補梅修植。從現在來看,林逋不流於世俗的精神,已然成為西湖文化的精神傳承,他的“梅鶴妻子”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學價值。

白鶴也有相關的文化紀念,自古白鶴具有典雅灑脫的意象,縱多文人賞識白鶴通人性,期間誠摯為林逋傳達訪友訊息,特地在山上造了一座“鶴止亭”,既有讚頌之意,又為後人提供精神紀念的出處。

二、林逋隱逸詩詞的自然之美

林逋一生隱逸詩詞無數,其中數梅花居多,皆因詩人對梅花的痴狂,實則是澄淨之心的照應。詩人一生與梅花相伴,前有梅妻鶴子之說,似乎真的如字面所言,將梅花比作自己的妻子?

說是,也不是。何解?

訴說林逋與梅花的關係,要從兩者之間互相成就說起。漫長歲月,足有二十餘年,日夜對其梅花,細觀其形,聞其花香,親手栽培,梅花與林逋兩者關係,不僅僅是相伴那麼簡單。

梅花精神,以孤潔傲放存於寒冬,實際是詩人內心孤潔品質的臨照,立於名利橫流的現世,獨自一人逆流,守望自由真實的境地。不論他人何解,猶自臨花照人,以響應內心自由之志向。

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的真與美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梅妻的解讀是具有一定的道理。人生短短几十年,與一物相伴,求以精神上的共鳴,梅花成就了林逋,林逋也將梅花的文學價值開創到一個新境地。

據資料顯示,後人在梅花樹下打開了林逋的陵墓,裡邊放置了兩個物件,一個是書籍,另一個是一支玉簪。一時之間,眾人皆驚,紛紛猜測這把玉簪是女子所有,通常墓中和葬者,一般只有妻子。

不少文人雅士皆認為,林逋生前是有妻子,或者是心上人。只是愛自由之人,向來真性情,詠梅載梅用盡所有心血,何況詩人前二十年遊歷四方,礙於年久無從考究是否遇到了心上人。

大家猜測,許是草廬之中,林逋並非孤自一人,而是與妻子一起粗茶淡飯,載梅養鶴,只待外人不知曉。畢竟古代,男女有別,不讓外人知曉,也是有可能。

總之,梅花是妻子,又不是妻子。

林逋對待梅花之痴狂,可以從諸多詩作得以證實。詩人筆下的梅花,孤高清冷,猶如寒天雪地中一名高潔女子在起舞,一身紅衣,暗香浮動。

其中最負盛名的詠梅《山園小梅二首》,詩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兩句,被後人公認為詠梅的千古絕唱:

眾芳搖落獨喧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的真與美


這首詩描繪出清淺幽約的梅花獨自盛放於寒冬之中,讚頌妍麗綻放梅花特立獨行的孤高品質。同時也藉此映襯詩人超凡脫俗的高尚情懷。

詩人寫梅花“疏影暗香”,寫月色清朗,盡顯梅花在月色下高標典雅的風韻,不寫亭臺樓閣的梅花,獨寫田園草野之中的寒梅,此處更顯出月色藍穹之下,那一株迎接著寒意的鮮麗梅花舞動了整個雪白世間。映著月光昏黃,它是搖曳的一抹紅。

若把梅花比作妻,似乎在詩詞中看到了詩人與梅花的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只是在他眼中,梅花如此孤高靈致,淡然清雅,更似知己相伴左右。

林逋的詠梅,每一篇都能映照出澄淨自然之美。倘若詩人內心不夠純淨,下筆又如何體現出這般孤高典雅意境。有《宋史》載:通善行書,喜為詩,其詞澄浹峭特,多奇句。林逋詠梅成就自己千古美名,詩人不為詠梅而詠,只為興趣所寫。真正的喜歡是難以掩飾,隱居孤山二十餘年,載梅詠梅養鶴,這般自然適意的隱匿生活,直至今日羨煞旁人。

結語:詩人用後半生的時光,訴盡心之所向,它用自由真摯與自然之美,為那個時期的自己,規劃出一副人間自然愜意的田園隱居生活。心若自由,快樂自來。

現在的林逋遺居依舊被保護於西湖湖畔,每當文人遊玩於此,必會參觀一番,以表達內心對詩人的精神與生活的回味。甚至有不少文人,因來此地產生共鳴,營造出更多詠梅文學作品,這也是林逋的梅鶴妻子帶給後世的文化價值。

參考書籍:

中國古代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