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節儉惟勤:一塊匾額見證歷史宮廷大案

◆ ◆ ◆

文 |石祿生

1


匾額之美,在於歷史名家為後人留下的詩書華章,以及瑰麗書法,還有精湛的木雕工藝。而匾額之珍,更在於題詞筆墨的方寸之間,暗藏時空玄機,為世人提供了一個個洞見歷史真相的視窗。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誠然,匾額之中潛伏的歷史線索並不全都是赤裸可見的,它們往往被裹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歷史面紗,非用心者不得見。實際上,通過匾額載體,一點一點拼湊歷史碎片,某種程度上不亞於一場燒腦遊戲。

但懷著對歷史的敬畏與興致,研究匾額卻也是一場又一場令筆者心理振奮的史海大冒險。就像我眼前的這塊牌匾“節儉惟勤”,細忖之後,忽有一種“歷史大發現”的虛榮快意。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清·道光七(1827)年【節儉惟勤】匾 英和題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這是一塊重量級的歷史匾額,放眼品藏天下牌匾藝術館的其他諸多歷史大家匾額,其歷史價值力度,亦不遑多讓。它之所以為“重量級”,不僅在於其題匾人英和與受匾人戴均元,都是重量級歷史人物;更在於此匾基本上可以斷定為,它是清道光年間一樁宮廷歷史大案的直接見證。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我們首先來揭開這樁“宮廷歷史大案”的謎底:

道光八年(1828)九月,位於今河北省遵化市的大清皇室東陵寶華峪陵寢,即道光皇帝的結髮亡妻孝穆成皇后的墓地,被發現地宮滲水,棺材都被水浸泡了。這對皇家而言是一件大不吉利之事,尤其是道光皇帝對他的亡妻感情極深。因此,道光皇帝震怒不已,他發誓追查豆腐渣工程,所以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的、徹底查抄陵寢施工督辦官員的宮廷大案。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案情細節不多說,我們用數字說話:與本案有關並被革職或降職處分的主要滿漢高級官員,達到近二十名之多;其他受到牽連的中基層官員,以及前述高官的家屬們,更是難以計數。

其他的高官我們就不贅述了,重點是在被查辦的陵寢工程辦工大臣中,最高級的滿族官員是英和,也就是前述“節儉惟勤”牌匾的題匾人,他在被查辦前歷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響噹噹的“一品頂帶花翎”高官;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英和畫像


而同時被“查辦”的漢族最高官,則是戴均元,即前述“節儉惟勤”牌匾的受匾人,他曾任禮吏兩部尚書、軍機大臣等,並加持太子少保、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等,也是一等一的大清高官。

戴均元被“查辦”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案情事發時他已經退休。但他依然沒有躲過這場政治災難:被查抄了家產。戴均元作為年已八十多歲的退休“老幹部”,沒有被髮配邊疆或下獄乃至殺頭,已經算圓滿了。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道光之所以放過戴均元,還是因為在抄他家的過程中,發現戴均元家產不多,覺得此公為官算清廉,更不至於在陵寢工程中撈錢,所以就算了。

至於前述滿族最高級陵寢辦工大臣英和,差點被處斬,最後被查抄了家產,還連同自己的子孫數人(也都是高級官員)被髮配至黑龍江。直到兩年之後,英和一家人才被准許回京。但英和從此再未回到官場,晚年鬱鬱寡歡。

這場由陵寢工程而引發的宮廷大案,被查辦的兩位最高級官員,同時出現在“節儉惟勤”牌匾中,一個是題匾人,一個是受匾人,這難道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巧合,否則此匾就不構成歷史大案的見證了。筆者且細細道來。

2


在深入闡述“節儉惟勤”匾與宮廷大案的關係之前,我們先對英和與戴均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先說英和,英和是滿洲正白旗子弟。其父德保也是大清高官,曾做過兩廣總督、閩浙總督、禮部尚書等。英和出生於廣東,並追隨父親在福建住過幾年。後來德保調任禮部尚書,英和也就跟隨父親經常出入於紫禁城。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當時正值乾隆末年,經常出入紫禁城的英和,不過七八歲,但卻長得很俊,才氣也佳。這時,乾隆的寵臣和珅看上了英和,想把他招來當未來的女婿。所以乾隆向英和的父親德保提議,兩家訂下娃娃親,結為親家。但德保看不慣和珅這個人,所以就明確拒絕了這門娃娃親事。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和珅


這一拒絕不要緊,無意之中卻為長大後的英和贏得了政治資本。眾所周知,後來繼位的嘉慶皇帝,最痛恨的人就是和珅了。英和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進士後,頭幾年本來仕途一般,但到了嘉慶皇帝親政以後,嘉慶得知英和父子早年拒絕和珅訂娃娃親的事,就覺得英和是“自己人”了,不但給他嘉獎,還不斷給他升官。

可以說,英和的官運亨通基本上都是在嘉慶朝實現的,得益於嘉慶皇帝的賞識,英和五十歲左右就做到了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更關鍵的是,不單嘉慶賞識英和,連嘉慶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也很賞識英和。多年後那樁陵寢工程宮廷大案發生時,英和本來要被殺頭的,多虧太后(當年的孝和睿皇后)出面救他,才撿回一條命。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再說戴均元,他是今江西大餘縣人,其一家子都是才高八斗的讀書人,戴均元和哥哥戴第元,以及侄子戴衢亨、戴心亨,四個人都是進士,並稱“西江四戴”,名震朝野。有興趣的讀者請參看往期文章:這個客家人了不得!。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戴衢亨


戴衢亨的官場輝煌,基本上也是在嘉慶朝實現的,最高至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其地位跟英和相當。戴衢亨雖然年齡比英和大很多,但二人同僚多年,也談得來,所以關係很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從來都是雷打不動的。當道光皇帝上任時,戴均元和英和的運數,冥冥中就已經開始寫敗筆了。雖然英和在道光朝也曾做過軍機大臣之類的,但那都是假象,短暫的任職而已。

重點是道光皇帝登基後想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建前述東陵寶華峪陵寢。為什麼呢?因為他深愛他的亡妻,也就是後來被追封為孝穆成皇后的結髮亡妻,他想厚葬她。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原寶華峪陵寢三路三孔拱橋遺址


實際上早在嘉慶朝,嘉慶皇帝就已經厚葬過兒媳婦,後來的孝穆成皇后。但道光皇帝想在自己做天子的時候,再表一下心意,所以要特意修建陵寢。東陵寶華峪陵寢,由嘉慶親自主持建設,他於道光元年(1821)召見戴均元、英和等人,當面交待了陵寢的規制等,然後交由他們去實施監督建設。

3


東陵寶華峪陵寢的建設,工期長達六年。期間道光皇帝還親自去工地視察過,可見他對陵寢工程的重視。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戴均元作為年近八十的老臣,參與了監工大約四年,因為他後來就退休回鄉了。戴退休的時候,道光皇帝還賜詩為他送行,可見還是認可他的工作的。

而英和對陵寢工程的負責工作,則貫穿了整個工期。

行文至此,需要敲黑板劃重點:道光皇帝的本意,當然是希望孝穆成皇后的陵寢要大氣,代價不限。但工程的主要負責人戴均元和英和二人,恰恰是兩個主張節儉和清廉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案發抄家時,查不出他們任何一個人貪汙工程款的證據)。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道光皇帝要求:“給我按五星級標準造,造價不限。”而戴均元跟英和二人,則互相咬耳朵:“國庫吃緊,不能花太多錢在死人身上,能省則省。”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實事求是地說,戴、英二人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大清著想。但工程上的事,一味省錢有時候就意味著工程質量安全有隱患。戴、英二人不是工程人才,不懂也正常。

道光七年(1827)夏天,陵寢竣工了。英和很高興,遠在家鄉養老的戴均元聽聞也很高興,畢竟他們都是該工程的功臣。

八月份(桂月)的時候,英和題詞送了一塊匾給老前輩戴均元:“節儉惟勤”。英和明面上是誇讚戴均元一輩子為官為人節儉、勤懇,暗地裡其實蘊藏了二人的心照不宣:二人齊心協力,用節儉的方式辦了一件大事,完成了陵寢建設。因此彼此祝賀、打氣一下也未可知。這也是該匾與陵寢工程大案相關聯的直接證據所在。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清·道光七(1827)年【節儉惟勤】匾 英和題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九月份,工程驗收畢,道光皇帝親臨陵寢現場,護送孝穆成皇后的棺木入藏地宮。看著外觀恢弘大氣、整齊有勢的陵寢工程,道光很高興,也很滿意。皇帝一高興,就有賞賜:退休在家的戴均元,被授予太子太師之榮譽;而英和也恢復了一品頂戴身份(之前犯過小錯被降職)。

但變故就是如此的突如其來。本來陵寢的竣工,大家都高興;但愉悅的心情,僅僅只延續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道光八年(1828),同樣是九月份,道光皇帝或許是思念亡妻心甚,他突然夢見了故亡多年的孝穆成皇后被水淹了,而後派人查看,陵寢地宮果然進水。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當然這是歷史演繹的說法。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九月份是孝穆成皇后的死辰,又或許是孝穆成皇后安葬在陵寢的週年日,所以道光皇帝親自去遵化市東陵寶華峪陵寢“看望”亡妻,結果發現地宮滲水。

不管怎麼說,以道光皇帝對孝穆成皇后的感情之深來推斷,當他發現亡妻的陵寢是一座豆腐渣工程時,他的震怒肯定是到了極致的程度,否則他也不至於全面查抄戴均元、英和等所有跟陵寢工程有關的高官,一個都不放過。

沒!有!貪!汙!這件“豆腐渣工程”驚天大案的源頭是什麼?

後來發生的事,前面已經講過了:戴均元風光一生,卻在八十多歲高齡時,喪失了一切過往的風光榮耀,從此慘度晚年;而英和則靠太后(嘉慶的遺孀)求情才撿回一條命,卻失去了所有家產,還被髮配邊疆,三年後回京也沒能恢復官職待遇,同樣慘度晚年。

歷史令人唏噓。而英和跟戴均元留下的牌匾“節儉惟勤”,則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戴、英二人,在陵寢工程中的默契或挫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