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賽博朋克(cyberpunk)會令人著迷

你是否曾想過,如今的生活是過去人們對於未來的暢想,那種之前似乎只能被認為是幻想的事物在此刻卻被一一實現。我們不止一次在過去的文學影視作品中看到現在的影子,如同預言般述說著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一直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擁有想象力。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依靠想象力發展壯大,那種根據現實對未來的合理推斷使得人類能夠往更高的方向前進。

為什麼賽博朋克(cyberpunk)會令人著迷

《攻殼機動隊》1995版

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在眾多暢想中的一個分支,誕生在1983年的賽博朋克(Cyberpunk),其首次登場於布魯斯·博斯克(Bruce Bethke)創作的同名短篇小說《Cyberpunk》。

Cyber簡單來說就是網絡互聯,代表著利用互聯網控制的相關事物,而punk(朋克)則是代表反烏托邦的一種思想潮流。在此類作品中,往往會呈現出一種晦暗但是又彷彿象徵希望的燈光不斷閃耀的畫面。在20世紀80年代,是該類型科幻作品大爆發的年代,小說有諸如《神經漫遊者》、《分裂矩陣》等,電影有《銀翼殺手》、《終結者》、《阿基拉》等,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影響著後世的Cyberpunk文化。

這裡還有另一個關於cyberpunk的說法,因為布魯斯·博斯克經常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抨擊傳統科學小說,結果遭到雜誌的另一個編輯嘲諷其為“cyber punk”,這裡可以翻譯為“網絡流氓”。不過這個名稱不久就在媒體間流傳開來,並逐漸在當時成為非常時髦的詞彙,間接使得Cyberpunk文化從地下文學步入群眾視野。

為什麼賽博朋克(cyberpunk)會令人著迷

《銀翼殺手》1982版

然而這種風格的文化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的60年代。二戰後的日本為了扭轉戰爭後帶來的經濟蕭條,不斷從科技和文化上尋求新的出路,希望通過高新科技來快速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經過多年的耕耘日本經濟在60-80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人們接受並熱愛著科技與機械所帶來的便利。

同時這也讓日本的動畫製作者們靈感迸發,並誕生了許多堪稱經典的機械科幻題材漫畫動漫,從《鐵臂阿童木》到《鐵人28號》《高達》再到後面更加cyber的《銃夢》、《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等。這些作品無不例外有著龐大未來世界觀以及探討機械與人複雜關係這個深刻的主題,後世的cyber科幻作品多多少少都繼承了該設定,甚至會直接將象徵日本文化的符號刻入作品之中。

為什麼賽博朋克(cyberpunk)會令人著迷

《阿基拉》1988

如今,cyberpunk早就已經不止存在於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更在遊戲、音樂等其他文化形式上有所發展。隨著CDPR開發的《賽博朋克2077》即將在2020年4月16日發行,相信那時候會掀起一波全民cyber的熱潮,人們會再次迷上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儘管2077離我們還有57年,但是其中涉及的人體改造、ai智能、腦機等黑科技卻早已經在我們現實社會中悄然聲息地發展著,終有一天我們會面對這些科技所帶來的新危機。

未來究竟會怎麼樣,我們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但是無論再怎麼晦暗,也總有代表著希望的光明在遠處閃耀著,這也許就是cyberpunk的魅力所在。

為什麼賽博朋克(cyberpunk)會令人著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