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人民檢察院: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守護襄城“文脈”

昔日斑駁損壞的牆身得到妥善修復,院內的雜草也已被清除乾淨……近日,襄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來到位於襄城縣利民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襄城文廟進行回訪,看到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廟已得到有效保護。

襄城文廟又稱黌學,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是中原地區創建較早的文廟之一,明洪武二年(1369年)擴建重修,現僅存大成殿1座。文廟大門外泮池之南有琉璃照壁,又名奎壁,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2013年,襄城文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8月,襄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襄城文廟因無人管理,院內雜草叢生還有莊稼種植,文廟牆體出現裂縫。看到本該受到合理保護的襄城文廟如此境遇,檢察官迅速行動,組建專業化辦案組。根據文物保護相關資料和法律法規,辦案組多次前往文廟,收集影像證據,對破損的牆壁及違法開墾等情況進行拍攝留存。

隨後,辦案組向襄城縣相關職能部門送達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詳細闡明瞭襄城文廟專職管理人員缺失、履職監管缺位等問題,建議其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劃定文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派人專門負責管理。收到檢察建議後,襄城縣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員對襄城文廟進行現場勘查,並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專項資金對文廟進行維修保護。

經過檢察機關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襄城文廟得到了有效保護,周邊的雜草樹木已被清理乾淨,奎壁、欞星門基址、大成殿臺明也由維修方案編制單位展開方案編制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