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為商品市場脆弱性預警


黃金為商品市場脆弱性預警

熱點欄目 自選股 數據中心 行情中心 資金流向 模擬交易

客戶端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雖然在復工復產中大家追求經濟的常態化,但一些產業的內在邏輯已經被打上了深深地疫情烙印,產業鏈會被重新梳理,價格形成機制也會重塑,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領域就是如此。當前市場的脆弱性在疫情的壓力測試下暴露無遺。

黃金為商品市場脆弱性預警

  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17.15, 0.65, 3.95%),雖然一路跌跌不休,但沒多少人能預料到竟然能大幅進入負值區間,這甚至已不是賠本賺吆喝能形容的了,而是突破價格底線的行為。發生在原油市場的價格鬧劇,是對大宗商品美國期權市場定價機制的警示,透露出作為市場交易基礎設施的基準價的脆弱。黃金市場在過去的3周裡已經為商品市場脆弱性預警。

  對比美油的歷史性的大跌,另一個基準價英國北海布倫特油價就正常得多。雖然也經歷了下滑,在仍在每桶25美元左右。布倫特油價和美國WTI油價兩個基準價間的價差被一度拉大到每桶超過70美元。這一幕似曾相識,因為就在兩週前,倫敦金的價格和美國COMEX金價(1736.17, -9.23, -0.53%)的價差也被拉大到前所未有的60多美元。

  對於金價差的拉大,當時被歸咎於運輸的原因,因為倫敦的現貨黃金被疫情阻隔,難以運往紐約完成到期交割。而這次油價差擴大,也部分被歸結於運輸的原因。因為美國交割的原油是通過管道運輸的,當俄克拉荷馬州庫欣這個主要交割地點庫存有限時,管道里的石油一下就無處可去。而布倫特油是通過油輪運輸的,具有更強的供需彈性。比如原本走蘇伊士運河的油輪,在油價低迷時改走好望角,不但成本不會增加,還能拉長兩週時間,期待價格反彈。

  其實從整體看,將價格變化都歸結於運輸是不完全的。石油和黃金等能源類和金屬類大宗商品產業鏈一半都由礦、運、煉、儲、售五個環節組成。礦指的是從勘探到開採的生產環節;運指的是從油輪到幹散貨船,從重型卡車到火車的物流環節;煉是指粗煉和精煉,以及包括化工在內的生產;儲是指正常性倉儲和大規模戰略儲備;售則是市場交易環節,包括現貨、期貨,還有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一般產是龍頭,提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標的,售是結果,決定整個產業鏈的效益,而其價格指標則是產業最直觀的溫度計。至於運、煉、儲三個中間環節則提供從產到售的保障,通常並不如一頭一尾受重視。但在疫情的壓力測試下,正是中間環節紛紛出了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運輸受阻、煉廠停工、倉儲耗盡等,這導致市場失靈和資源錯配。

  類似的情況是發生在黃金市場上,但並沒有被廣泛重視,認為幾架包機就能解決問題。現在更大的風波出現在原油市場上,才發現之前黃金扮演了“吹哨人”的角色。而要讓哨聲變得有意義,就需要重新梳理整個產業鏈,找出短板和弱項來逐一補足。

  從現在看,價格機制混亂的市場成了需要被重塑的對象。釐清價格機制才能為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好消息是,美國商品價格發生大面積偏移的時候,上海商品的價格和倫敦表現較為一致,無論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人民幣黃金價格,還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人民幣計價的能源合約都保持正常步伐。這種穩定性會提升其對參與方的吸引力,當市場脆弱性的哨聲反覆響起時,人們總會尋找安全的避風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