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读:社会现象之女性“汉子”化、男性“软妹”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类似于“女汉子”和“男妹子”的词出现在生活中。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格中有两个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前者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而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质,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赋予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

心理解读:社会现象之女性“汉子”化、男性“软妹”化


如果两种特质发展不平衡,则会引发女人阳性化,男人阴性化。

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跟男性亲属生活在一起,那么她可能去学习男性的言行甚至着装,形成类似男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长大后,她可能是一个女强人,能干,但缺乏女性气质的表达。她穿上男装是潜意识中对于男性角色的认同,也就此掩盖了她的气质缺陷。但往往因为她缺乏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细腻,似乎很难得到男人的垂青。而穿上男装时会有一种肌肤相亲般的兴奋,她可能会把性对象固化到异性的衣服上,得到一种类似性的抚慰。

心理解读:社会现象之女性“汉子”化、男性“软妹”化


同样,从小生活在女人圈的男孩,缺乏男性特质的学习,性格柔弱,情绪化,渐渐地跟男同伴格格不入,对于男性特质,他更产生了厌恶和不安全感。而只有在女性同伴那里才能找到温情,安全和认同。就像现代版的贾宝玉,对脂粉有特殊的兴趣。

这样的男孩未必喜欢男人。很多时候,他无法忍受男性性别带给他的社会压力,会羡慕女性的自在,所以,他穿上女装,有可能是一种放松和反叛。正因为他女性气质比较重,穿女装也让他能真正感到一种性的满足和温柔,从而逃避男性角色的某些责任。

心理解读:社会现象之女性“汉子”化、男性“软妹”化


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学习父亲的言行、装扮和性格。这需要让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些事,常常带她跟妈妈相处(每周两天也可以)。宝宝需要来自双亲的爱,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才能有平衡的性格发展,才不至于过分坚强,高傲。还要让她尽可能跟女同伴交往,进行多方面的性别学习。

其实每人都有异性特质的一面,现代女性越来越独立,进取,而男性也变得细腻,善解人意。只要适当,现代社会更欢迎双性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