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保護知識產權關鍵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新形勢下,市場監管總局在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方面多次強調加強移動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線索發現、追蹤溯源和精準打擊能力。


“我們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視源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無論外界如何評論,我們都將在開放的國際環境下,堅定地做好自己的事,保護好各類主體的知識產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

該負責人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建立健全了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及一整套保護知識產權的體制機制,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全球進步最快的國家。

2018年,中國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將原來分散在有關部門的知識產權執法工作統一在市場監管總局,改變了過去多頭執法的現象,建立了既互相協作又相互監督的機制。該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國政府愈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體現,“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也將做得比以往更好。”


知識產權執法取得新進展

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該負責人表示,政府機構整合後,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從加強頂層設計和強化執法兩個方面,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印發《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2019年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方案》等行動方案,對知識產權執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案件近1.5萬件。

2018年,長三角、泛珠三角13省市聯合開展跨區域電商打假“雲劍聯盟”行動,發揮大型電商平臺作用,共破獲侵權假冒案件15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13名,涉案總價值約20多億元。今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期間,在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湖北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在咸寧市集中銷燬假冒偽劣商品共計60萬件、貨值5000餘萬元。

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副主席道格·柯林斯7月18日在一場知識產權聽證會上表示,美國電商平臺打假力度遠遠落後於中國的阿里巴巴。

“這是個公允的評價,中國肯定是進步最大的。”該負責人認為,自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踏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的征程,短短四十年間,就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法律體系,這在其它國家幾無可能。目前,中國的很多企業都自主設立了知識產權部門,這從另外一個層面證明了我們的進步。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均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表示讚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14位。

有人認為是外界壓力令中國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對此,該負責人表示,“中國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有創新,如果不保護知識產權,到處都是侵權假冒,誰還能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源於中國發展的初心。”


創新監管方式加強政企合作推動社會共治

新形勢下,市場監管總局在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方面多次強調加強移動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線索發現、追蹤溯源和精準打擊能力。

在該負責人看來,當前互聯網侵權行為組織化程度很高,生產流通配送支付地域分佈分散、信息碎片化特徵明顯,單個環節難以證實其違法,必須採取多部門協作、研究應用一些新技術。

“要因事而化、與時俱進。”該負責人說,與權利人建立密切的溝通機制是一個重要措施,同時也要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實行聯合打假。一些電商平臺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研究假貨甄別模型、語義識別算法、實時攔截體系等打假技術,以技術協助執法機關提升執法效率。執法部門今後將深化政企合作,電商平臺今後可發揮更大的作用。

阿里巴巴發佈的數據顯示,阿里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大腦通過聚合近20年海量線上線下打假樣本數據,過去3年已協助全國31個省份的執法機關抓獲製售假嫌疑人4000多人。

該負責人表示,保護知識產權應該形成全社會共治的局面。目前中國的行業組織在自律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夠。“行業組織應該更加具有廣泛性、代表性,今後隨著市場機制不斷完善,行業組織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作用一定要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消費者千萬不能知假買假,而應該發揮社會監督員的作用,見假舉報,見假打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