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中國的農民群體,是這座巨型金字塔的基石,是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也體現著這個國家的底線和良知。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時間回到2月13日,當天,湖北省通報數據,前一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疫情形勢更加嚴峻。

而在同一天,千里之外的雲南省易門縣一處養蜂房內,44歲的蜂農劉德成走上絕路,在帳篷裡用一根吊繩結束了生命。

帶走劉德成的不是病毒,而是疫情這個巨大的衝擊波,將他的生活擊打得支離破碎。

因疫情封山封路,他滯留在雲南,蜜蜂不能順利轉場。再加上治蜂蟎時用藥過量,大量蜜蜂中毒死亡,養的近180箱蜜蜂,死的只剩下30多箱,這意味著今年的收入都沒了,還至少造成十多萬元損失。

絕望之中,劉德成和他的蜜蜂,一起離開了這個世界。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劉德成成片死掉的蜜蜂 圖片來源於《每日人物》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開啟封國政策的印度,農民工們因停工停產,失去了在城市生存的基礎,加上公共交通暫停,不得不步行回鄉。

有人甚至要步行300公里以上,有20名外來務工者因此死在了路上。有些人回家之後不一定有條件進行隔離,只能在樹上生活14天。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在路上徒步的印度外出返鄉務工者

他們擁擠地蹲在路邊,衛生人員們大喊著“閉上眼睛、嘴巴”,便用粗大的噴管向他們猛地噴灑消毒水。

即使回家了,我們也沒有錢吃飯。我們不知道將如何生存。飢餓會比新冠病毒先殺死我們。”一位徒步的印度農民工瑪塔說。

疫情帶來的震盪,不僅僅是對中小企業主們,他們或有餘糧儲備可以捱過寒冬,也知道通過網絡大聲疾呼,爭取各方的支持。

但沉默的還是大多數。中國5.7億農民,印度有9億多農民,這些佔大多數的人口,卻佔據稀少的社會資源。

他們大多憑藉勞力掙錢,在這次疫情中,所承受的經濟損失,命運波折,不亞於任何人,卻因文化水平和表達方式的限制,只能被少數人看見。

“助農產品”真的助農嗎

最顯著的影響是物流受阻,帶來的農產品銷售受阻。

交通封閉,農產品出不去村,在疫情之初,各地農貨滯銷的新聞就滿天飛。

比如,雲南花農原本承包了中國鮮花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這個慘淡的情人節,他們一支鮮花也賣不出去,定價太高沒人買,定價太低賠得更多。

園子裡的玫瑰百合開得再豔,也只能全部爛在土裡。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山東的養雞戶們也犯難,各大飯店關門,紅白喜事取消,雞沒有銷路,每天吃的飼料就花出去上百萬,堆放在倉庫裡的,還有數千枚沒孵化的雞蛋。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受疫情影響,養殖戶賤賣雞蛋胚胎

菜農果農更慘,因疫情影響無法外運,成熟的水果爛在樹上地頭,蔬菜穀米只能餵豬......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金溪縣果農倒掉的蜜桔 圖片來源新京報

針對這些情況,一些電商平臺開展愛心助農,想通過網絡賣貨,緩解農民的燃眉之急。

很多人動了惻隱之心,紛紛慷慨解囊,購買了不少助農產品,但收到貨了,他們也有些“驚呆”了:

收到的橘子缺斤少兩,又小又酸,芒果是青的,太酸沒法吃,放幾天黃了也爛了;土豆也都發芽了......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知乎網友@許白藍 買到發芽的土豆

有網友直接開懟:“所以滯銷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質量本來就不好。”“買了,確實不理想,只能當做捐款了。”

為什麼收到的助農產品品質如此之差?

那是因為,你可能根本就沒有買到這些農民們的一手果蔬。

很多農村,尤其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內陸西北地區的農民,他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種植的果蔬全靠外界收購。

這群智能手機都不一定會用的農民,又何談開網店,參加程序複雜的助農活動?他們或許連網店的押金都付不起。

我們看到的很多助農水果,或許都是二道販子用低價收購來的低品質水果,然後以農民的幌子,通過“賣慘”的方式,來博取消費者的同情。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據網友九山之濱透露,這些中間商賣的全部是落地果,專門派人去垃圾場,河邊,果園去檢的,基本零成本。

3個月後休息,半年後差評歸零,然後繼續幹。而助農產品中那些老農照片,也都是職業擺拍,可以在不同的產品圖片中,看到同一張臉。

換句話說,助農助的不是農民,而是中間商。

但所有的罵名倒是讓農民背了。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而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民,他們的操作技能,最多也就是將那些寄託了一年心血,辛苦種出來的優質果蔬,拍照發一條朋友圈,從親朋好友那兒找少量的銷路。

他們不是不想賣出去,而是能力只能侷限於此。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很多果農根本不知道如何參加電商活動

作為果蔬肉蛋供應鏈最底層的農民,正常年份下,一年到頭也就賺幾萬塊血汗錢。遇上疫情,很多剛脫貧的家庭,很可能因此一夜返貧。賺錢很難,少虧一點就已經能讓他們慶幸良久。

進退兩難的農民工

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後,很多地方都開始上演“復工復產,包車返工”的搶農民工大戲,一派火熱,鏡頭裡的農民工也洋溢著滿臉喜悅。

而這樣的農民工是“幸運的少數”。他們多是和正規工廠僱主簽了正規合同,又是在關鍵崗位上掌握關鍵技能的關鍵人員,工廠少了他們不行,所以才能受到這樣的“優待”。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我國有近2.9億農民工,其中有約1.7億外出務工,其中包括7500萬的跨省務工。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因為法律意識的缺乏,或迫於種種無奈,都沒有簽訂可以維護自身權益的就業合同。

疫情中,他們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有的在苦等工地老闆開工的通知,有的已被辭退,寄希望於開春能再找份工作。有靠收廢品、擺攤賣早點為生的,也因為社區封閉失去了經濟來源。

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蘇國霞曾介紹,截至3月5日,我國貧困家庭勞動力外出總人數1420萬,僅僅是去年全年的52%,不僅出去的比較晚了,也沒有去年多了。

有人被鎖在了城市。

《南方都市報》報道過這樣典型的家庭。8年前從老家來北京打工的曉琴,在北京一傢俬人奶茶店打工,月薪2800元,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她的丈夫失業,兒子讀初中。

一家人本想趁著春節在北京多掙點兒錢,結果她所在的奶茶店因為疫情遲遲不開門,丈夫也因為疫情更難找到新工作。幹一天活拿一天工資的這家子,徹底失去了收入。

家裡等米下鍋,每天只能吃白菜榨菜;房東等收租;兒子學校要交學費......“坐吃山空”的曉琴一家在花光積蓄後,只能求助於花唄。

寄希望於疫情趕快結束,她所在的奶茶店能趕緊開門做生意,還上這一身的債。

在曉琴的周圍,有很多像她一樣進退兩難的失業民工,不得不學會用花唄、信用卡套現,度過難關。

也有人滯留在農村。

據人社部統計,截至3月6日,各地返崗復工的農民工已達7800萬人,佔今年春節返鄉的60%;但另一方面說明,還有至少5000多萬農民工未返崗復工。

例如我們採訪到的李龍(化名)一家。老家廣西農村的他原本在廣州一家外貿服裝廠打工,家中的3個孩子都在讀小學和初中,妻子因為糖尿病不能幹重活,還有長期臥床的老母親需要照顧,一家的重擔全在李龍一個人身上。

原本想春節期間留在廣州掙加班工資,但耐不住妻子催促回家團圓,回到老家後就遇到了疫情。

工廠停工停產,國內疫情稍有緩解後,海外疫情又對中國的外貿行業造成重大沖擊,他所在的廠房復工無望。

現在,他一邊託工友給他找別的工作機會,一邊在老家縣城裡打零工。但所有公司都在裁員減招,工作難找。

只有小學學歷的他,無法輔導孩子上網課,3個孩子要上課,家裡卻只有一臺智能手機,李龍的情緒也越來越暴躁,經常和妻子發生口角。

他把這一切怪罪到妻子頭上,似乎當初只要不回家,他就能不失業,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也有很多腦袋靈光的人,開始自謀生路。

疫情期間,美團騎手新增7.5萬人,其中超過八成是製造業、服務業工人、小微創業者和農民。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美團外賣或成最大贏家

他們送起了外賣,雖然辛苦,但總好過無錢入袋的恐慌。

仗義源自草莽間

作家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很多農民,處在疫情陰影下,自已身上已有生活的千鈞重負,但在這場舉國的危機中,他們卻成了最不計較的人。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孫聚寨鄉的村民劉光亮,看到火神山招工的消息,按捺不住的“責任感”讓他瞞著家人偷偷報名,因為怕被家人發現,穿著睡衣就啟程了,一個人“逆行”560公里,從河南睢縣開車到了武漢。等到了火神山天都黑了,才和家人打了第一通電話。

他說,在火神山醫院,和他一樣自己開車來當志願者的工友還有很多。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劉光亮的朋友圈

在火神山大家比賽一樣地拼命幹活兒,完工後,看著患者一個個都入住,他又留在當地街道當起了志願者。

後來得知雷神山醫院也急缺工人,又和十幾名工友組隊投入到雷神山的建設中。

離開武漢時,他分文未取,把所有的工錢都捐給了醫院和紅十字會。

劉光亮只是那成百上千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農民工的一個縮影。

是那些來自黃石、恩施、湖南常德等全國各地的農民工志願者們,一起成就了“10天建造一座醫院”的中國奇蹟。

疫情陰影下的農民們:如果不是愛之深,誰願負重前行!

▲火神山的志願者農民工們

仗義源自草莽間。這個本身生活就不富裕的群體,卻可能是最善良的一群人。

他們不遺餘力地出體力,捐錢,捐口罩......跟那些所謂高學歷高收入,卻在關鍵時刻鑽空子往後退的“精緻利己者”相比,他們所做的一切如此真實而真誠。

中國的農民群體,是這座巨型金字塔的基石,是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也體現著這個國家的底線和良知。

這次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了他們的重要,也體諒了他們的脆弱。

在未來,我們的政府和企業更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職業培訓規劃,兜住底線,夯實這一群體,由內賦予他們力量,幫助他們在風雨將至時,不至於赤手空拳,被命運牽著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