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援鄂醫療隊楊曾:剪短烏黑的秀髮,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 楊曾

雲南援鄂醫療隊楊曾:剪短烏黑的秀髮,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能夠代表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作為雲南省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為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戰鬥在疫情第一線,我一直覺得特別的榮幸。通過這次疫情,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明白了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明白了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共同戰“疫”,同“袍”同情,偕作偕行,守望一心,共同奮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的重要性。

寫下請戰書,除了想盡一名護理人員的責任,到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為人民、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我還有一個最簡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去替換一下湖北辛苦工作的醫護人員們,讓他們能稍微休息一下。

面對與親人朋友的離別,我和戰友們,一直在微笑,大家的眼神從容且堅定。從來就沒有垮掉的一代, 疫情就是命令,暫且告別家人,剪短一頭烏黑的秀髮,義無反顧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90後,用自己的一份自覺、一份善良、一份幫助、一個微笑,彙集起一股磅礴的戰鬥力量。

雲南援鄂醫療隊楊曾:剪短烏黑的秀髮,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華夏兒女一家親。才抵達武漢的時候,武漢的志願者就把醫療隊的物資和行李有條不紊、井井有序地搬運到住宿區;練習穿脫防護服的時候,隊員們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一遍又一遍熟悉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彼此的防護服上寫下名字,相互加油打氣;收到遠隔千里的家鄉寄來的食品、物資的時候,無疑又給了我戰鬥的無限力量。

懷著緊張而激動的心情,我和同組的毛海春、陳雪松再交班、查房後發現病人大多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有精神障礙過度思念老伴的、行動不便需要協助如廁的……還有的老人插著尿管,喝水、吃藥都需要幫忙。在照顧病人的時候,所有的辛苦都可以輕描淡寫,因為我覺得做個有用的護士,照顧病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臉上的壓痕讓我想到的不是疲憊,而是堅信所有人的付出能一點一滴的點亮這個城市的燈火。

每次睡醒,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水,但是為了上班時候不浪費防護服,節約時間,都用強大的信念忍耐住,按醫囑分藥,給不能生活自理的爺爺奶奶餵飯、喂水、喂藥、翻身、換尿不溼、打針,還有倒垃圾、拖地消毒……是每天都要做的常規工作,雖然習以為常,但穿成嚴絲合縫的“大白”,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裡幹活還是有一些吃力,一個小時就會開始明顯的感覺到汗水在一條一條的往下流,測體溫、血氧、心率、咽拭子,為了不耽誤病人的治療時間,大家一刻都沒有停下來,我們和時間在賽跑。

記憶最深刻的是16床的曹爺爺,88高齡,一次給他餵飯,老人很配合。當我喂他第一口飯的時候,能夠清晰看見老人沒有牙齒,只有牙根兒。老人一隻手用力地拉著我,嘴也用力地用牙根咀嚼食物,看到這幕我淚目了。88歲的老人為了要好好活著都那麼努力地吃飯,我們年輕人憑什麼不努力?我想他是不是也在想孫女,汗水和淚水一起流下的時候,我深刻的體會到,血浸在臉上才知道什麼叫傷心,槍打在身上才知道什麼叫痛。

到武漢的第19天,剛剛下班回到酒店,爸爸一大早就給我發來消息說,見到路邊的花,問我覺得好看嗎,我淚如雨下,因為我好幾天沒給家人發消息了,我的家人想用這個方式來問問我安好嗎。因為工作容不得一絲疏忽、為了用自己最好的狀態面對病人,在工作的時候只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去刻意想家、想爸媽、想身邊的人。

雲南援鄂醫療隊楊曾:剪短烏黑的秀髮,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2月24日接到通知,因為有20個病人轉來病區,需要提前接班,幫助上一個班的老師一起收病人。進入病區後,處於經期的我,流血流汗,但沒有片刻停下來,面對不同年齡段的病人、面對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我輕聲細語,悉心呵護和照料,理解患者、關心患者,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患者提出的要求。無怨無悔地付出換來了病人的體諒和理解,一名七十多歲的奶奶出院時說:“非常謝謝雲南醫療隊的你們不遠萬里來幫助我們,有時候我們言語、態度不好,但是你們還是溫柔如初、笑語相對,希望你們理解我們作為病人的心情。”每一個病人健康快樂的離開醫院,是我們每個隊員的心願,也是我們工作中最開心最激動的事情。滇鄂同心、醫患一心。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願萬物更新,舊疾當愈,武漢常安。

雲南援鄂醫療隊楊曾:剪短烏黑的秀髮,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