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援鄂医疗队杨曾:剪短乌黑的秀发,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 杨曾

云南援鄂医疗队杨曾:剪短乌黑的秀发,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能够代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云南省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战斗在疫情第一线,我一直觉得特别的荣幸。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明白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明白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共同战“疫”,同“袍”同情,偕作偕行,守望一心,共同奋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的重要性。

写下请战书,除了想尽一名护理人员的责任,到疫情最严重的湖北,为人民、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我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去替换一下湖北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们,让他们能稍微休息一下。

面对与亲人朋友的离别,我和战友们,一直在微笑,大家的眼神从容且坚定。从来就没有垮掉的一代, 疫情就是命令,暂且告别家人,剪短一头乌黑的秀发,义无反顾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90后,用自己的一份自觉、一份善良、一份帮助、一个微笑,汇集起一股磅礴的战斗力量。

云南援鄂医疗队杨曾:剪短乌黑的秀发,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华夏儿女一家亲。才抵达武汉的时候,武汉的志愿者就把医疗队的物资和行李有条不紊、井井有序地搬运到住宿区;练习穿脱防护服的时候,队员们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一遍又一遍熟悉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彼此的防护服上写下名字,相互加油打气;收到远隔千里的家乡寄来的食品、物资的时候,无疑又给了我战斗的无限力量。

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我和同组的毛海春、陈雪松再交班、查房后发现病人大多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有精神障碍过度思念老伴的、行动不便需要协助如厕的……还有的老人插着尿管,喝水、吃药都需要帮忙。在照顾病人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可以轻描淡写,因为我觉得做个有用的护士,照顾病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脸上的压痕让我想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坚信所有人的付出能一点一滴的点亮这个城市的灯火。

每次睡醒,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水,但是为了上班时候不浪费防护服,节约时间,都用强大的信念忍耐住,按医嘱分药,给不能生活自理的爷爷奶奶喂饭、喂水、喂药、翻身、换尿不湿、打针,还有倒垃圾、拖地消毒……是每天都要做的常规工作,虽然习以为常,但穿成严丝合缝的“大白”,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干活还是有一些吃力,一个小时就会开始明显的感觉到汗水在一条一条的往下流,测体温、血氧、心率、咽拭子,为了不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大家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我们和时间在赛跑。

记忆最深刻的是16床的曹爷爷,88高龄,一次给他喂饭,老人很配合。当我喂他第一口饭的时候,能够清晰看见老人没有牙齿,只有牙根儿。老人一只手用力地拉着我,嘴也用力地用牙根咀嚼食物,看到这幕我泪目了。88岁的老人为了要好好活着都那么努力地吃饭,我们年轻人凭什么不努力?我想他是不是也在想孙女,汗水和泪水一起流下的时候,我深刻的体会到,血浸在脸上才知道什么叫伤心,枪打在身上才知道什么叫痛。

到武汉的第19天,刚刚下班回到酒店,爸爸一大早就给我发来消息说,见到路边的花,问我觉得好看吗,我泪如雨下,因为我好几天没给家人发消息了,我的家人想用这个方式来问问我安好吗。因为工作容不得一丝疏忽、为了用自己最好的状态面对病人,在工作的时候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去刻意想家、想爸妈、想身边的人。

云南援鄂医疗队杨曾:剪短乌黑的秀发,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2月24日接到通知,因为有20个病人转来病区,需要提前接班,帮助上一个班的老师一起收病人。进入病区后,处于经期的我,流血流汗,但没有片刻停下来,面对不同年龄段的病人、面对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我轻声细语,悉心呵护和照料,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患者提出的要求。无怨无悔地付出换来了病人的体谅和理解,一名七十多岁的奶奶出院时说:“非常谢谢云南医疗队的你们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有时候我们言语、态度不好,但是你们还是温柔如初、笑语相对,希望你们理解我们作为病人的心情。”每一个病人健康快乐的离开医院,是我们每个队员的心愿,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开心最激动的事情。滇鄂同心、医患一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愿万物更新,旧疾当愈,武汉常安。

云南援鄂医疗队杨曾:剪短乌黑的秀发,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