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北方反擊戰,看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軍事家艾倫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軍事家是鄧艾。鄧艾的奇襲不僅滅亡了蜀國,也為後來人們進攻蜀地指出了一條道路,使得人們可以繞過狹窄的金牛道,從西部直搗成都。在滅蜀戰爭之前二十年,鄧艾就要求魏國必須為十萬大軍準備至少五年的糧草,才可以言戰。鄧艾選擇的軍糧基地在壽春一帶。糧草的充足,為後來魏、晉滅蜀、吳奠定了物資基礎。魏國兵分五路,進軍漢中。圍困了蜀國在漢中最重要的兩個城池:漢、樂二城,並迫降了通往蜀道的門戶陽安關。但隨著蜀軍在漢壽的加強防守,魏軍無法突破進入四川盆地。如果沒有鄧艾,伐蜀將以失敗告終。
鄧艾發現,橋頭與四川盆地只隔了一座摩天嶺,只要尋找伐木的小路翻越摩天嶺,就可以繞過漢壽,直插四川盆地,奇襲成都,逼迫蜀漢投降。他的發現是滅亡蜀漢的最關鍵因素。從鄧艾以後,四川不再是天險,隨著大量西部道路的發現,北方政權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軍四川。四川喪失了獨立地位後,卻成了南北對峙的勝負手。如果北方政權佔領四川,就可以藉助上游優勢打擊位於下游的江東;如果南方政權佔據了四川,就足以與北方抗衡。西晉滅吳是一次充分利用了地圖寬度的大規模協同作戰,為後來的南北對峙戰爭指明瞭方向。
總結曹操赤壁之戰的教訓,西晉認定如果把兵力集中在一點,雙方展開對決,容易放大北方軍隊不習水戰的劣勢。必須採取多線路的協同作戰,才能避免劣勢,並放大自己的人數優勢。西晉伐吳的軍事戰略可以總結為五縱一橫,即利用南下建業的五條南北道路,同時向南進軍,對吳軍形成壓倒性攻勢,再利用在四川境內囤積多年的水軍艦船,順長江直下,分別經過這五路大軍的防區,直達建業。六路大軍中,達到奇襲效果的是第六路,沿長江的橫向進攻。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領巴蜀的水軍,浮江而下,先後經過縱向五路的戰區,直搗建業,完成滅吳。
東晉以後,北方對南方戰略的基本模式是:充分利用地圖的寬度,將南方的四川、兩湖、贛江谷地、江東四大單元逐個剝離,再兵分數路集中於江東。這個戰法至今有效。蜀漢興元元年、曹魏景元四年,魏國的徵西將軍鄧艾接受了一項牽制任務。這一年,魏國在司馬昭的組織下,開始對遠在四川的蜀漢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遠征。
在遠征中,擔任主力的是鎮西將軍鍾會,他率領了十二萬大軍從長安出發,進攻漢中。鍾會出兵時,蜀國已經在庸君和宦官的共同作用下變得無比衰落,卻仍有一人讓鍾會感到擔心,他就是蜀國大將姜維。不過姜維並不在成都,為了躲避宦官之禍,他率領軍隊屯駐在一個很偏遠的地方,叫作沓中。沓中的位置與一千年後蒙古人進攻雲南的起點達拉溝很接近,也是位於四川、甘肅交界地帶,在白龍江的上游。這裡距離成都和漢中都很遙遠,很難對魏軍構成威脅。但姜維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軍,曾經率領人馬七次與魏軍征戰,是司馬昭最忌憚的蜀國將領。
為了防止姜維千里躍進馳援漢中,司馬昭下令在隴右地區的徵西將軍鄧艾出兵,主動進攻姜維,將他拖在隴右地區,不要阻擋鍾會的大部隊。鄧艾並不同意司馬昭的計劃,他認為,要想征服一個國家,必須等這個國家內部出現了叛亂,才能征服它。蜀國雖然弱小,卻並沒有出現內部的糾紛,征服這樣的國家得不償失。
不過,作為軍人,他忠實地執行了司馬昭的命令。這一年九月,鄧艾並分三路:一支從狄道南下,進攻沓中的東部;再有一支軍隊從洮陽出發,直接打擊沓中的北部;而另一支軍隊繞道西面的高原地帶,從沓中的西面進軍。這三路大軍形成包圍之勢,指望將姜維圍困擒獲。鄧艾正要進攻時,鍾會出兵漢中的消息也傳到了蜀國軍隊,姜維恍然大悟,連忙率軍向東方撤退,前往漢中。鄧艾在後面緊追不捨,不斷地襲擊並打敗了姜維。不幸的是,姜維雖然戰敗,卻乘機逃走了。鄧艾拖延姜維的計劃以失敗告終。姜維沒有想到的是,雖然擺脫了鄧艾,魏國卻為他準備了雙保險。司馬昭怕僅僅靠鄧艾無法拖延住他,又暗地裡派遣另一位大將、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人馬,在武街和一個叫橋頭的地方等待姜維。
在三國時期,沓中所在的甘肅南部是一片蠻荒之地。要想去往沓中,必須從金牛道上的漢壽併入嘉陵江的支流白龍江,從白龍江綿延數百里,經過武街進入白龍江上游,這裡就是沓中。
在白龍江谷地的南北兩側,分別是迭山和岷山兩大山脈,逼仄的峽谷如同一條地縫,將進攻者和守衛者都侷限在這一脈的地盤上。而這條路上最重要的兩個地點,一個是位於現在武都的武街,另一個是位於白龍江和其支流白水江上的一座橋,這裡因為這座橋得名橋頭。白水江在白龍江以南,經過一座叫作陰平的城市,在橋頭匯入白龍江。白龍江則先經過武街,再到達橋頭。從陰平也有一條小道直達沓中,叫作陰平道。從沓中去往橋頭既可以走白龍江道,也可以走陰平道,兩道在橋頭匯合成一條。
姜維沒有走白龍江道,而是選擇從陰平道撤離沓中,到達陰平後,再順著白水江前往橋頭。當他還沒有到橋頭時,突然聽說,諸葛緒的軍隊已經在橋頭佈防等著他了。後方的鄧艾也正在趕來,與諸葛緒前後夾擊,要將他殲滅在白水江上。情急之中,姜維決定冒險翻山。在白水江和白龍江之間,隔著一座巨大的山脈——岷山,在岷山之間有幾條山谷小道,很難行軍。姜維強行穿過岷山,從一個叫作孔幽谷的地方北上進入白龍江流域的武街,再順白龍江而下,從背後打擊諸葛緒的軍隊,試圖打通橋頭要道。這時,諸葛緒犯了一個錯誤。當他聽說姜維的軍隊消失在白水江畔,進入白龍江時,害怕武街的防衛空虛,連忙撤離了橋頭,向上遊的武街趕去。這樣,橋頭這個最重要的防禦地點就被放棄了。
姜維打聽到諸葛緒已經離開橋頭,他並沒有去武街,而是揮軍返回,通過了無人把守的橋頭,率軍東下。魏軍用了兩員大將、六萬人馬,也沒有拖住姜維,讓他成功逃出,去解救漢中。到這時,這場鬥智鬥勇的大戲看上去以姜維的勝利而告結束。如果姜維能夠守住漢中,必然成為三國時期最重要的軍事家被人銘記。但就在這時,在後面追擊的鄧艾卻採取了關鍵性的一步險棋,直搗成都,讓姜維的努力功虧一簣。鄧艾,這個最被低估的軍事戰略家,也以這一次冒險而被記入了史冊。
閱讀更多 非說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