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調息、恢復——用瑜伽的方式過新年

最近有點小忙,即要照顧本職工作,又要兼顧微店發貨,還要安頓年底焦慮症的身心,於是愉懶更新少了,不過也剛有空看了一些文章,對以下幾句話有觸動:

1、莎士比亞說過:“天底下沒有好或壞的事,是我們的想法造就現況。”

2、阿里巴巴合夥人彭蕾在回覆“CEO如何對抗孤獨感?”時說:要“發現”自己:我究竟要做一件什麼事情?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對自己和周圍的人們到底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3、《的教導》一書的作者:斯瓦米.戴陽南達提及行動瑜伽說:行動瑜伽的真正含義由克里希那在一句話中給出:“你只有行動選擇權,卻沒有結果選擇權)。”行動瑜伽是執行行動應秉持的態度,即:一切結果由主的法則決定,它們來自主,所以它們被欣然接受。通過培養這種態度,當行動結果不符合個人期望時,個人不再遭受悲傷和遺憾之苦。。。個人必須明白,既已選擇一個行動,就應當接受其結果為恩賜,秉持此態度者被稱為”行動瑜伽士“。


重整、調息、恢復——用瑜伽的方式過新年



這是來自三個不同出處及作者的三句話,卻說著同樣的一件事情——選擇與行動,這是掌櫃目前在思考相信也是很多跟我一樣的瑜伽人將在過年期間留給自己的問題,新年過後,我們要如何面對新的生活,如何開啟更智慧更接近自己想要生活的道路?作為瑜伽圈的人,掌櫃認為至少需要以下瑜伽三步:


第一步,我們需要重整

拿出行動瑜伽士的態度來看待已經過去的2018,經歷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能以全然接受結果的態度來看待曾經的過往,那我們才能心靜平和的總結並吸取經驗,經歷才能教育我們。如果你把過去的歲月形容為失敗的日子,那麼如果你能從經歷中學習的話,你就不是失敗者;如果你把過去的歲月形容為志得意滿的話,那麼你也可以從總結中學習到成功的關鍵詞。


第二步,我們需要調息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非常憤怒的時候,如果可以深呼吸幾次,內心火勢已消解一半,所以瑜伽人的新年當然需要有更多的時間用調息安頓自我內心,同時我們也需要在調息過後的那一刻問問自己,接下來一年,你究竟要做一件什麼事情?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對自己和周圍的人們到底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每日一問,每日總結,等新年假期結束,你大概對未來有了更多落地的底氣。


第三步,我們需要恢復

北大教授劉豐一直說:人生下來就是本性俱足的;

《薄伽梵歌》中克里希那在回覆阿周那時,也提及到”自我是堅不可摧的,永恆的,未出生的,不會衰退的。(2-11)“;

自由瑜伽學者王東旭先生在提及”為什麼不開設6歲以下兒童瑜伽課“時說”0-6歲的孩子天生就是瑜伽狀態,很多孩子7歲開始因為或父母或社會的關係,慢慢侷限起來,只有這個時候才需要我們去恢復他們的瑜伽天性“;

如果說來,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恢復我們的天性,我們本性俱足。


重整——調息——恢復,我們一起走。


重整、調息、恢復——用瑜伽的方式過新年

年少時看《飄》這本電影,除了記得女主的盛世美顏以外,就只記得這句臺詞”Tomorrow in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我們今天說的明天是大年三十啦,所以掌櫃在此給大家拜年啦:

感謝各位這一年的陪伴與支持,祝各位瑜伽朋友們新年紅火,心想事成。^_^

最後切入小廣告,明年瑜社將開啟一個新的平臺,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購書體驗,請拭目以待。


重整、調息、恢復——用瑜伽的方式過新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